专项指导小组成员对塔城两级法院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远程“会诊”。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秀 通讯员 王娟 田志科
近日,在塔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二级调研员马彦东等人的指导下,额敏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起“骨头案”——2017年该院判令叶某返还王某不当得利款项8757元。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发现:叶某家庭经济困难,无稳定收入来源且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此后法院多次尝试执行,均因客观原因未果。
今年3月以来,为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塔城地区中院成立由马彦东牵头,抽调各县(市)法院执行骨干组成的专项指导小组,对案件进行“会诊”。
专项指导小组通过重新梳理案情、走访调查,了解到叶某仍有还款意愿。经反复沟通协调,指导小组成功引导叶某筹措资金还款。
“我愿意减免部分案款。”申请人王某主动提出。
在专项指导小组的见证下,叶某凑齐剩余款项,当场履行完毕。
今年3月以来,专项指导小组帮助基层法院执结案件688件,执行到位3471.15万元。
专项指导小组去不了的地方怎么办?塔城中院创新制定执行案件远程“会诊”工作机制——
由地区中院执行局牵头,从“立审执”各环节选择资深法官,建立两级法院专家库,对辖区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远程“会诊”。
塔城市居民杨某与刘某离婚后,因抚养费及探视权产生纠纷。2024年,塔城市人民法院判决刘某每月可探望儿子两次,但判决生效后杨某拒不配合。2025年4月,刘某申请该院强制执行。该案如何执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建议将双方分开调解,从孩子成长需求出发,释法析理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为避免后续产生纠纷,建议明确探视及抚养费事宜。”法院专家库远程“会诊”后给出建议。
塔城市法院干警参考相关思路,多次沟通后成功促成杨某和刘某就抚养费和探视问题达成一致。
“专家们从法律适用、执行策略等多维度剖析案件,不但为执行工作提供科学方案,还有效推进了‘立审执’深度融合。”塔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吕强说,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机制会诊案件21件,成功执行10件“骨头案”。
近日,在专项指导小组的帮助下,额敏县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案件。受访单位供图
为切实保障胜诉权益高效兑现,塔城中院加大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力度,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专项行动,分析执行过程中规避、妨害、抗拒执行行为,将相关线索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违法行为“亮剑”。
2019年1月,塔城市居民刘某某因借款40万元被债权人起诉至塔城市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前,刘某某偷偷将名下房产出售套现54.59万元,且未履行生效判决书确定的义务。最终,法院仅成功执行其中的15万元。
2021年,刘某某又因欠债被诉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见到执行干警,刘某某仍拒绝申报财产,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
法院认为,刘某某有能力履行但故意不执行判决,构成“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遂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这时刘某某才履行还款义务。
今年3月以来,塔城地区两级法院已移送公安机关线索22件,立案侦查17件,判决1件,被执行人主动履行3件,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
在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法院还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主体的不利影响,全力实现执行效益的最大化。
2024年,托里县某水泥公司因拖欠110万余元劳务费,被牛某某起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支持牛某某的诉讼请求,水泥公司向牛某某支付55.49万元后,因经营困难未能支付剩余款项。今年初,牛某某向托里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院执行干警调查发现,某水泥公司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受客观因素制约暂缓履行。
考虑到强制措施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征求双方意见后,执行干警提出给水泥公司一定宽限期的执行方案:4个月后水泥公司全额支付欠款。
“我同意法院的方案,希望你们能按时还款。”牛某某说。
“放心,一定会想办法还款。”公司负责人表示。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塔城地区两级法院采取“活封活扣”、财产置换等保全方式,减少财产保全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助力企业纾困;对符合条件的涉企被执行人给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宽限期,减少失信对企业的影响,防止因执行导致破产。
“今年以来,我们对108家企业适用失信被执行人宽限期,涉企案件执行到位5873.95万元,展现了法院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实干担当。”吕强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