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
当非遗遇到乡村旅游,自带吸睛流量。
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村,是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乡村文旅精品村,更是成为哈密旅游网红地。游客在这里了解非遗技艺,体验民俗文化,品尝乡村特色美食。
阿勒屯古街的演艺活动。 伊州区回城乡人民政府提供
“我们的乡村旅游有4张名片。”回城乡副乡长王雪姣说,分别是十二木卡姆、农民画(剪纸)、刺绣和葫芦雕刻艺术。
以刺绣作品为主的“古街记忆”礼品店就位于阿勒屯村。9月22日中午,老板吐思娜·牙克亚正和徒弟孙学军分工合作,为游客提供“刺绣定制”服务,将游客选好的图案和姓名绣在包上。“差不多3天可以完工,到时候快递寄过去。”吐思娜说。
9月21日,吐思娜·牙克亚正和徒弟孙学军为游客“私人定制”刺绣图案。 采访对象本人提供
吐思娜和孙学军分别是刺绣市级和区级非遗传承人,“游客多生意好,也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很多手艺人聚在这里,听听演唱,看看别人的作品,大家互相交流能有不少启发。”带着这个想法,2020年,吐思娜在阿勒屯村开了店。太阳伞、帽子、鼠标垫……店里不仅有生活用品,还有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旅游旺季到凌晨两三点还有游客来购物,今年店里纯收入已超过4万元。
9月21日,阿勒屯村热闹的文艺活动。 屈永鑫摄
借助“文化+旅游”“非遗+旅游”的融合展示平台,该村近年陆续打造阿勒屯村历史文化名村非遗工坊、十二木卡姆研学馆、葫芦农民画研学馆,集中展示各级非遗项目,有30多名非遗传承人在这里现场展示、制作、教学、销售,让非遗成为拉动当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艾克拜尔·夏木西丁在家门口开起爱哈斯农家乐,院子里种着葡萄,挂着葫芦雕刻,农民画、刺绣作品、老照片等装饰吸引着疆内外游客,夏季每天营业额都能过万元,“游客特别喜欢,都爱拍照。”艾克拜尔说,在村里的民宿、餐厅、商店里,随处可以看到这些非遗元素。
9月21日,游客在阿勒屯村购买特产哈密瓜。 王雪姣摄
从2021年以来,吐思娜给200多名刺绣爱好者进行免费培训,店里也常遇到喜欢刺绣的游客向她求教。她和孙学军打算在店里增加一个刺绣体验区,免费教学,让游客也能动手做刺绣。
阿勒屯古街有72户商户,其中9成是当地村民,商户平均月收入可以达到万元。除了阿勒屯村本村村民,还带动回城乡其他村(社区)200余户居民享受旅游红利。
9月初,阿勒屯古街热闹的夜景。 伊州区回城乡人民政府提供
阿勒屯村党支部书记阿里木·艾比布算了一笔账,村里2020年人均收入18775元,2021年是20456元,增收主要来自旅游。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