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荣光 把胃留住
2023-11-09 11:18:40 石榴云/新疆日报

  高芳

  前不久,一则新闻报道:苏州一家苏式面点老字号店铺,用专程从新疆运来的小麦面粉现场制作出热气腾腾的特色面条、包子等,吸引来众多市民品尝。用新疆面粉制作的苏式肉包,肉汁保有率达到95%,复蒸还原度达到90%,提升了口感,很受食客欢迎。当地许多家一线面点小吃企业表示也将全面引进新疆优质小麦粉。

奇台农场的麦田景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新疆的面食让人上瘾,更令很多从小在此长大的人长了一个无法改造的“新疆胃”,对面食的依赖、执着和挑剔伴随一生。即使他们走到天涯海角吃遍天下美食,也难以克服对一盘过油肉拌面、一个刚打出来的热馕或一碗野蘑菇汤饭的深切思念。

  新疆人在疆外其他地方,最大的烦恼和无奈就是用当地面粉做不出筋道的拉条子。因此,在网购还不发达的时期,给离家在外的亲人寄送新疆地产面粉的经历几乎家家都有过。

  在碳水界,新疆面食往往是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硬核存在。天山南北,从拉条子、炒面、烤包子、油塔子、汤揪片、黄面,到纳仁、曲曲儿、肉馕、馓子、糖油糕、包尔萨克、锡伯大饼……数不胜数。所以有人说,在新疆减肥,你要有极强的毅力克服来自这些“热量炸弹”的诱惑,否则,你离成功永远都会遥遥无期。即使是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碳水大区”来的人,吃一口直击灵魂的新疆拉条子,或是裹满汤汁的大盘鸡皮带面,也会被深深折服,因为留在口中的,是北纬46°的阳光和天山雪水的记忆。

  新疆早在1982年小河墓地科考中就发现了距今3800年的小麦,而2017年在吉木乃通天洞遗址考古中,挖掘到3000到5000年前的炭化小麦,把新疆小麦种植的时间又大大提前。虽然一个在罗布泊腹地,一个在阿尔泰山,距离遥远,但却清晰反映出生活在天山南北各个绿洲的新疆先民们种植和食用小麦的悠久历史,小麦因此也成为新疆的重要文化载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小麦的种植和传播,新疆绿洲人口不断壮大,绿洲之上的各个民族不断融合,小麦也逐渐成为新疆地区人们的主粮。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丝绸之路,新疆小麦则为南来北往的商旅提供了生存保障,在欧亚之间架起了一座联通东西方文明的千年文化之桥。千百年来因为小麦的种植,深刻影响着新疆的民族融合、区域发展、知识传承、人文建设……小麦从来没有在哪个地区产生过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疆人的胃里不仅装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优质小麦,还装着随它而来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传承。

  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疆美食和美景一样,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作为新疆人主食的各种面食,也正在成为天南海北人们的日常美食。现在,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不难找到新疆餐馆。美食作为人类最牢固的文化记忆之一,让散落于世的“新疆胃”,将这一份浓浓的乡愁寄语四方。

  留住胃,也就留住了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