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雅布依村老村: 穿越时空的沙漠之旅
2025-04-03 19:13:48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

  3月26日清晨,记者乘车从于田县城出发,沿着新铺设的柏油路行驶不足一小时便抵达达里雅布依新村。2019年,达里雅布依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至克里雅河畔的这处安置点。青灰色二层小楼整齐排列,街道洁净如洗,太阳能路灯与充电桩等现代设施无声诉说着时代变迁。

  当车辆驶离新村闯入塔克拉玛干腹地,画风陡然转变——越野车在连绵沙丘间辗转腾挪,司机紧握发烫的方向盘,在无路之境循着隐约车辙前行。车窗外克里雅河在沙漠中蜿蜒伸展,滋养两岸的胡杨林和梭梭。越野车碾过松软的沙丘,在天地交接处划出或深或浅的辙痕,朝着塔克拉玛干腹地的达里雅布依老村进发。

  车轮卷起的沙粒敲打着底盘,发出细密的声响。克里雅河干涸的河床如老人掌纹般在车窗外铺展,胡杨顽强地扎根于沙海,在天地间恣意生长。越野车随着沙丘高低起伏颠簸,犹如坐过山车。常常以为眼前没有路了,一个急转弯,路又在前方延伸。偶尔瞥见一处房屋或羊圈,印证着克里雅河带来的生机,人与羊群在沙漠腹地扎下了根。

达里雅布依老村民宿外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摄

  越过克里雅河,记者眼睛因漫漫黄沙而疲惫时,达里雅布依老村在不经意间与来客撞了个满怀——“笆子房”的“木骨泥墙”透出厚重的历史感。

  沙尘暴还未散去,村民用木炭余温为宾客烤制“库麦奇”——这种被称为“沙漠披萨”的传统面食,表达对远方客人的欢迎。买买提·达曼盘腿坐在厨房地面,点燃的胡杨树干已无明火,用嘴轻吹,红亮炭火由内而外浮现。老人拨开上层炭灰,将夹肉面饼置于火堆,再覆以炭灰烘烤,面香与肉香渐次弥漫。“从前骑骆驼到县城要四五天,现在游客自驾四小时就能到。”老人讲述着村庄变迁。太阳能储能设备点亮的节能灯,在黑夜中愈发明亮。

  因沙尘暴遮蔽光伏板,信号塔中断通讯,手机沦为摆设。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们,此刻独享达里雅布依的宁静夜晚。

  夜色中的村庄隐匿于黑暗,寒风裹挟黄沙,踏入民宿时,外观仍是红柳编织的笆子墙,内部现代化设施却让人恍若置身都市。

达里雅布依老村民宿内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摄

  “如今老村发展探险旅游,建成特色民宿。去年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今年还将开发低空观光项目,丰富沙漠体验。”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党委书记林思阳介绍。

  匆匆一日尚未品尽老村魅力,便要返程。沿来时车辙疾驰,后视镜里笆子房渐隐于沙海。当手机信号重新跃入屏幕,裤管簌簌落下的细沙提醒着:每个到访者的灵魂深处,都已埋下探寻未知的种子;在都市钢筋森林的缝隙里,永远渴望着达里雅布依夜色中的那份旷远宁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