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界漫谈 | 让新疆好物借旅游“出圈”
2025-04-25 12:46:41 石榴云/新疆日报

  高芳

  在新疆,干果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与经济的纽带。从昆仑山麓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核桃、红枣、葡萄干等新疆干果以独特的品质和风味,逐渐从传统农副产品转型为旅游消费市场的“明星商品”。随着新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疆品南下”战略的推进,干果产业正通过多元化的创新路径“出圈”,成为新疆旅游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增长极。

  凭借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生态优势,新疆干果以“甜度高、营养丰富、绿色天然”的特点,成为游客必购的伴手礼,其在旅游商品中的地位,早已超越简单的“土特产”。在景区和年货集市中,干果常与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共同陈列,形成“可食用的文化景观”,成为新疆民俗文化的传递者。此外,干果也成为消费帮扶的重要抓手。今年春节期间,广东援疆地区名优产品江门体验馆里,新疆特色干果成年货“爆款”,单日销量破10万元。

包装精美的新疆干果。(资料图)

  为突破地域限制,新疆干果产业正通过多种方式融入旅游经济,探索“文旅+农业”的融合模式。电商直播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和田县朗如乡刀孜亚村第一书记刘艳通过快手“好物联盟计划”,将核桃、红枣等产品销往全国,收获单场直播超230万元的交易额,同时也将和田县独特的人文风景传送到了158万网友眼前。这种“无主播模式”依托平台达人资源,降低了偏远地区进入电商的门槛,成为“可复制的增收路径”。

  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新疆干果,一些产地和企业开发了与干果相关的旅游体验项目。游客可以走进果园,参与水果采摘,参观干果加工等。可视化的生产场景大大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现场体验互动激发了游客的消费热情。一些地方还举办与干果有关的节庆活动,如吐鲁番的葡萄节、哈密的哈密瓜节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新疆干果的影响力。

  从戈壁滩上的果树到湾区餐桌上的佳品,新疆干果的“出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缩影,更是东西协作、文旅融合的典范。但在美好的前景中,也应该看到新疆干果真正凭自身实力“出圈”,还需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从源头到生产全方位保障干果品质是立身之本。只有让消费者品尝到真正优质的新疆干果,才能赢得口碑,吸引更多回头客。

商家向顾客展示干果。 (资料图)

  深化文旅融合是关键。可在景区建设“沉浸式体验馆”,结合干果制作工艺展示与DIY活动,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政策赋能同样不可或缺,应借助“旅游兴疆”战略,将“新疆礼物”干果纳入官方名录,对接国际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

  市场监管更不能缺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巡查,严厉打击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让消费者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目前市场上的新疆干果产品种类繁多,但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很多品牌的产品在品种、口味、包装等方面差异不大,缺乏独特的卖点和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区分不同品牌产品的优劣,容易陷入选择困境。这不仅不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干果产业的整体发展。

  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深入挖掘新疆干果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在口味上进行创新,推出多种口味的干果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包装设计上,融入更多时尚、个性化的元素,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加强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开发更多与新疆干果相关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新疆干果有实力也有潜力真正凭借自身魅力“出圈”,成为新疆旅游的金字招牌。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颗果实,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坚守与突破的故事——既是西域风味的传承,更是乡村振兴的答卷。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