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
暑期伊始,向往远方的学子们目光齐聚新疆,这片土地正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的老话,精准道出它的独特魅力。广袤无垠的疆域上,雪山与草原辉映,沙漠与绿洲共存,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堪称旅途中的生动“教科书”。
在新疆,壮丽的自然景观俯拾即是。辽阔草原如绿色绒毯铺展,羊群似白云游弋;赛里木湖澄澈如蓝宝石,倒映着天空与群山;连绵沙丘在阳光下勾勒奇幻光影;天山冰川则传递着地球古老的心跳。丰富多样的自然奇观,本身就是最鲜活的地理、生物、生态教材。父母与孩子共同探索,不仅让孩子真切感受世界之奇妙,也在共同求知中拉近了亲子距离。
新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如一部厚重的千年古籍。古丝绸之路的印记随处可见——高昌故城的残垣诉说着昔日繁华,克孜尔石窟的斑斓壁画描绘着古老故事……孩子们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家长的陪伴互动,让历史认知更添温情。同时,绚烂多彩的多元文化,为孩子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开了窗口,有助于培养文化包容的胸怀与开阔视野。
在吐鲁番火云谷景区研学游的小学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为了迎接这股热潮,新疆各地纷纷推出特色研学项目。克拉玛依依托石油资源,打造工业主题研学,学生可深入油田现场,了解石油从勘探到加工的全链条;特克斯县喀拉峻国际生态旅游区设置挤牛奶、熬奶茶等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动手感受牧民习俗;阿合奇县提供非遗体验,如与猎鹰互动、学唱《玛纳斯》;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则引导孩子们复刻龟兹壁画,体验艺术探索……这些实践让学习不再是课堂的迁移,而是在游玩体验中激发求知欲与思考。
新疆成为研学“宝藏”之地,源于其将自然、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打造出独特有趣的研学场景。它让旅途成为知识的收获季和亲子关系的纽带,使学习充满惊喜,让家长与孩子成为并肩探索的伙伴。研学游的火爆,也印证了人们对“有意义旅行”的追求——知识在行走中生根发芽。
新疆研学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需应对部分挑战,例如线路设计合理性、研学活动专业性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游”与“学”的结合需更紧密,避免重游轻学现象,专业人才短缺也影响了一些研学活动的质量。
要让这把打开“景观盲盒”的钥匙更有效能,需要多方合力。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制定严格行业标准,提升从业者准入门槛并加强培训;研学机构则应深耕新疆特色资源,精心设计课程,巧妙将知识融入体验,真正做到“在游中学,在学中游”。
当学子们踏上新疆,每一次探索都可能发现新知,每一次体验都可能种下热爱自然与文化的种子。期待在各方的持续努力下,新疆研学游不断优化完善,让更多学子领略其魅力,收获独特而珍贵的成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