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老师: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潘珉。历史高级教师,教研室副主任,曾获得过昌吉州、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场课一等奖,多次获得各级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小课题等各等次奖项,2012年被授予“米东区教育系统第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2014年被授予“乌鲁木齐市第三轮市级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被授予“米东区第三批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被聘为“米东区审读专家库成员”
试卷解析
试卷分析
本次模考与2023年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试卷相比,从试题考察范围来看,客观题中,本次中国史部分16道题,共32分,占比64%,其中,中国古代史共8小题,16分;中国近代史4小题,8分;中国现代史4小题,8分。世界史部分9道题,共18分,占比36%,其中世界古代史2小题,4分;世界近代史5小题,10分;世界现代史2小题,4分。主观题27,28题皆为中国史,26题中有15分的分值是中国史,共42分,占比84%。全卷试题中,中国史共74分,与世界史分值相比约近3:1,考察范围明显偏重于中国史,与去年一模题比例基本一致。
从试题考察内容来看,客观题中,中国史的政治史、经济史与思想文化史比值是5:7:4,世界史中政治史、经济史与思想文化史比值是5:1:3,2023届市级一模客观题中中国史的政治史、经济史与思想文化史比值是6:5:6,世界史中政治史、经济史与思想文化史比值是3:3:2。主观题涉及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政治史占比较大,而2023届市级一模中主观题也偏向政治史,总体来说,由于这届考生使用的是新教材,虽然考察内容的总体趋势没有大变化,但是考察的具体内容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从试题考察数量与分值设置来看,客观题数量与分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因为教材变了,主观题数量就发生了变化,去年的一模主观题一共是4题,其中第28题为论述题分值是12分,其题型与分值与高考题一致,但没有设置高考时的选修题,题数也比高考题多了一道,分值要小于高考题的分值设置,今年的模考题题量减少了1道,分值设置增大了,题量与分值设置是趋向今年高考的。
应试分析
笔者认为,一模测试对于高三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检验了考生的学习成果,也为接下来的复习和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这次测试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对于教师来说,一模测试的结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考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依据考生考试后的反馈,大部分考生的成绩得到了提升,说明他们前期的学习是有明显效果的,当然,他们在后期复习中仍有许多问题去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
考生均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很多考生能准确的把握答题要求,能够通过阅读材料从中获取较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知识面较为广阔,能够熟练的运用丰富的史实;他们的学科思维能力较强,能够辩证的分析问题,答题思路清晰,学科语言使用规范,表述流畅,语言组织富有逻辑性。
2、题型解法日趋熟练。
部分考生的一些典型题型解答能力具备一定水平,如第27题,部分考生注意到中美铁路发展史的横向比较,中美铁路各自发展的因果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体现出一定的答题水准;对一些设问词如“异同”“意义”“原因”的解答也比较熟练,部分考生能较好的把控它们,获得高分。
3、基础知识还不够牢固,知识体系不够健全。
待优生和潜能生们的学科基础知识仍然存在较大缺差,通过一轮复习尚未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他们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如第1题考查仰韶文化的农业种植作物——粟,以及南稻北粟的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而很多考生因为未掌握这一教材基础知识导致作答失误。
4、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度思考,无法创建缜密的逻辑分析。
大多数考生学习历史时只是获得了历史知识,尚未掌握认识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历史思维,而历史思维能力是科学解读历史的钥匙,也就是说学习历史不仅要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如第3题,材料通过在岭南出土大量汉代的青铜器,而铁器少有,重点是青铜器中依然有生产工具这一现象,来判定岭南地域的情况,由于考生虽然知道春秋战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却不会反推某一区域在汉代缺少铁器是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表现导致失分。
复习建议
1、整合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后选必教材采用了专题式体例,考生在复习时需要自己整合知识,构建全方位立体的知识结构。建议考生按照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注意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全面的历史认识,知识网络。
2、把握历史发展阶段
历史的发展有其特定的阶段特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等。考生应对每个历史阶段,总结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背后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
3、重点训练解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包括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题目,正确解读和利用给定材料,重点训练阅读和解读题目、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评述等历史思维能力。
4、深化拓展重难点知识
在二轮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尤其是对于考生来说较为薄弱的领域,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
5、专题复习
将历史知识按照不同的专题进行整合复习,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战争与和平等,这样可以更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6、创新复习方法
可以尝试不同的复习方法,如使用图表和时间线、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和关系,还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写作,提高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复习效率。
7、学会灵活应试策略
在实际考试中,考生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对不同分值的题目采取不同的应答策略。对于选择题,要善于利用排除法;对于材料题,要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和题目要求,条理清晰地组织答案。
8、调整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放松。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