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 | 亩产280公斤到480公斤!这位“红枣姑娘”不一般
2024-03-09 21:03:37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 通讯员 张元龙

  “枣树需要科学的管控措施。开春萌芽以后,还会进行摘心抹芽、保花坐果……”3月7日,在昆玉市皮山农场,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干部吐尼萨罕·亚生将冬季红枣修剪清园相关知识翻译成维吾尔语,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准备。

  十几年来,吐尼萨罕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来了皮山农场红枣亩产的变化——从280公斤到现在的480公斤。她说,这是她最骄傲的成绩单。2023年,吐尼萨罕获评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

吐尼萨罕在为皮山农场职工群众做降高减密示范。陈延 摄

  “都是专业知识,如果不经过翻译,职工群众可能理解不了,更不要说去实践了。”吐尼萨罕说,现场面对面的培训很有必要,每年要举办不少于50场。

  能准确地把专家的讲解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当地乡亲们,除了她本身具有语言优势外,还源于过硬的专业知识。

  2010年,吐尼萨罕毕业于塔里木大学林学专业,并获得助理农艺师资格。同年7月,成为皮山农场园林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她的青春和皮山农场的红枣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吐尼萨罕刚工作的时候,在当地职工群众的认知里,种红枣和他们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梨树或者桃树没有什么不一样。果苗栽上了,就等着过几年摘果子。至于浇水施肥、技术管理,大多数人还没这方面意识。

  为在当地推广规模化种植红枣技术,吐尼萨罕和同事们一起,通过一场场现场培训,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告诉他们什么叫窝距行距,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要修枝,什么时候要抹芽,什么时候要施肥……

吐尼萨罕为职工群众做抹芽修枝培训。陈延 摄

  “我家地里这条路,都是她来回跑宽的。”职工王忠惠指着地里的一条路笑着说。2019年,王忠惠的20亩红枣因缺乏管理,连基本的退耕还林补助也拿不到。吐尼萨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次又一次上门指导,还带王忠惠到示范户地里,看别人怎么做,讲解红枣要怎么栽、怎么浇水、怎么嫁接……最终,王忠惠地里的红枣苗木成活率达到了苗木验收标准,拿到了9000多元的退耕还林补助。

  来自河南的职工高趁,种植了40亩红枣,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出现修剪不及时、施肥不到位等问题,吐尼萨罕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到他家的枣地里,耐心地给他讲解和示范红枣管理技术。

  2023年,经测产,高趁种的红枣亩产485公斤。“真没想到,我家的产量比农场平均产量还高了5公斤,这都多亏了吐尼萨罕。”高趁感激地说。

  这13年来,吐尼萨罕已经记不得她给开过“小灶”的职工有多少。农场红枣亩产量从280公斤到480公斤的成绩单,离不开她的辛苦付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

  “我今年38岁了,过去的十几年,我交给了红枣,将来也一样,只要我们的红枣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吐尼萨罕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