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云
一字之变见真章。近日,在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时,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讨论时,中央政治局同志都提出要严些。开始有的规定写的是“一般”怎么样,大家说还是“一律”好。没有硬杠杠,最后都成了“二般”了。
从“一般”到“一律”,这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党中央向全党释放的明确信号:作风建设必须从严,容不得半点马虎。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必须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只有如此,中央八项规定这张党的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才会愈加闪亮。
“一律”是刚性约束,不留任何弹性。“一律”之下,没有特殊和例外,没有权衡、操作的余地,体现的是纪律严肃性,不容变通。比如,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这就是“一律”的要求,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以“一律”的刚性标准堵住了很多变通的“后门”。
而“一般”就有了弹性,意味着可以灵活掌握、视情况而定,也就是说特殊情况下可例外。而现实中往往“一开口子就决堤”,一次“破例”很可能演变为集体违规的“惯例”。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例表明,凡是作风问题严重的地方,往往都是从“破一次例”“搞点特殊”开始的。执行规定,如果“一般”多了,就容易让人钻空子、行方便,最终可能导致规定落不了地。
现实中,只有树立“一律”的规矩,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一般”存在的制度空隙,也才能持续深化整治“四风”问题。如果总是讲“一般”,不仅作风建设难以立信,还会衍生出很多“特殊情况”“酌情处理”等变通手法,最终导致纪律堤坝溃决。
当然,我们强调“一律”,也绝不是否定一切灵活性,而是强调作风建设的刚性原则,强调动真格、不变通走样。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唯有标准严、执行硬,才能防止“破窗效应”,确保中央八项规定不沦为“纸老虎”“稻草人”。
作风建设,“一律”生威,“一般”生弊。一些看似微小的变通,往往会成为纪律松弛的开端。只有摒弃“一般”心态,以“一律”的标准推动真改实改,我们才能推动作风建设向更深层次挺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