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马品彦 博士研究生 段慧杰
■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公元前4世纪起,祆教、佛教等相继传入新疆,逐步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不晚于新石器时期,新疆远古居民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公元前4世纪起,祆教、佛教等相继传入新疆,逐步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始宗教阶段、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形成阶段、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变阶段、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发展阶段。
原始宗教阶段
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远古居民就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和崇拜行为,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遍布天山南北的大量岩画、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以及至今保留在各民族中的许多习俗,都反映了新疆远古居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如罗布泊古代氏族墓葬四周立有七圈环列木桩,墓葬结构颇似光芒四射的太阳,这表明生活在这里的远古居民存在对太阳的崇拜。昆仑神话中将西王母描述为“虎齿豹尾,蓬发戴胜”的半人半兽形象,这个西王母可能就是当时活动在昆仑山一带,以虎豹为图腾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
原始宗教发展到晚期,出现了专门主持宗教仪式的祭司,即萨满。这一时期的原始宗教也因萨满的出现而被称为“萨满教”。萨满教在新疆古代各民族中都十分盛行。至今新疆各民族不管历史上宗教信仰如何变化,都还不同程度保留着一些萨满教的观念及遗俗。如古尔邦节在喀什市艾提尕尔广场跳萨玛舞,在麻扎上插树枝、拴布条、挂牛马尾;祭祀敖包时插挂各色小旗、布条等。
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形成阶段
公元前4世纪前后,祆教传入新疆。大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并逐渐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此后又有道教、摩尼教、景教传入新疆,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
祆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据出土文物推断,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祆教经中亚传入新疆,早期传播情况不详,魏晋至唐宋时期,频频见诸文献记载。《魏书》《旧唐书》《宋史》等史书中都有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地信仰祆教的记载。祆教虽在新疆一度盛行,但从未取得过官方宗教的地位,主要在民间流传。之后,祆教逐渐与当地原始宗教相融合,演变成了民族习俗的一部分。宋代以后不再见于文献记载。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于阗。不久,佛教又经中亚传入疏勒。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若羌、莎车、叶城、库车、阿克苏、焉耆、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各个绿洲。4世纪至5世纪时,佛教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当时,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各绿洲,佛教寺塔林立,僧尼众多,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佛教中心,佛学研究和佛经翻译十分兴盛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鸠摩罗什等许多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
继佛教之后,道教、摩尼教和景教相继传入新疆。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最初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唐代时受统治者推崇而获得迅速传播,清代时道教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6世纪前后,随着中亚摩尼教徒不断来新疆经商或定居,摩尼教随之传入新疆。9世纪中叶,信奉摩尼教的回鹘人进入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摩尼教得以迅速传播开来。景教于6世纪前后传入新疆,最初主要流行于吐鲁番地区,受唐武宗灭佛事件影响,中原地区的部分景教徒迁移到新疆谋求发展,使新疆景教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道教、摩尼教和景教的传入,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得到丰富和发展。由于这些宗教都没有取代佛教的地位,所以新疆在这个时期仍保持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
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变阶段
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从中亚传入新疆地区南部喀喇汗王朝后,王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伊斯兰教,强制佛教徒和其他宗教信徒改信伊斯兰教。这不仅造成喀喇汗王朝境内人们的反抗,也引起了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和高昌回鹘王国的强烈不满。10世纪中叶,喀喇汗王朝向于阗王国发动了历时40余年的宗教战争,于阗王国灭亡,佛教势力基本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喀喇汗王朝攻灭于阗王国后不久,又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王国的宗教战争,但以失败告终。自此形成了以阿克苏、库车为界,北部地区以佛教为主,南部以伊斯兰教为主,佛教与伊斯兰教并立的格局。
西辽王朝和察合台汗国统治时期,奉行宗教宽容政策,各宗教得以平等自由发展。伊斯兰教逐渐向新疆北部地区发展。景教则迅速传播到疏勒、叶尔羌、于阗、轮台、高昌、哈密、阿力麻里(今霍城县境内)等地,并随着回鹘等民族改信而逐步兴盛。在本阶段早期,祆教、道教、摩尼教等宗教在新疆有一定的影响力。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这些宗教日趋衰落。这一时期,新疆保持了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发展阶段
1218年,成吉思汗灭西辽。高昌回鹘臣服于成吉思汗后,佛教在高昌依然兴盛。后来,天山以北的西北蒙古贵族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打忠于元朝的高昌回鹘,高昌王室东迁至甘肃永昌,佛教在高昌失去了保护屏障,逐渐衰落。
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后,把今新疆地区分封给了他的次子察合台。察合台在新疆建立了地方政权“察合台汗国”。在他统治前期,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不强制推行任何宗教。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时期,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伊斯兰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后,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继续发生演变。一些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等消亡了;一些一度衰落的宗教如道教复兴了;一些新的宗教又传入了。17世纪初,随着卫拉特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该教逐渐发展成为新疆北部地区的主要宗教。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新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延续至今。
综观新疆宗教演变的历史脉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从外来宗教传入新疆形成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以来,构成这一格局的宗教不断在发展演变,但不管其如何演变,都未能改变多种宗教并存的这一基本格局。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统治阶级宗教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宗教的地位会发生改变,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教独存”的情况,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始终是新疆宗教演变的基本格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