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党委书记 丁邦文 喀什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牛汝极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高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远去的故城,更是一部鲜活的文明交流史。高昌回鹘时期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启示我们,宗教间的对话、交流是推动各宗教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高昌回鹘时期(唐末至元代)是新疆宗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其中景教的流行与发展在此时期的历史印记尤为明显。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交汇地,高昌回鹘接纳着不同信仰体系的传入。在吐鲁番出土的粟特文景教祈祷书残卷、柏孜克里克石窟中与佛教壁画共存的十字莲花纹样等,无不印证着这个绿洲王国的宗教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景教僧侣不仅使用叙利亚文、粟特文进行宗教活动,还创造性地将景教经典翻译成回鹘文,这种本土化传播策略使得景教得以在摩尼教与佛教的夹缝中形成独特的生存空间。多语种景教文献展现了宗教传播过程中语言载体的多样性,粟特商人、叙利亚传教士与回鹘贵族等构成了跨文化传播网。
景教在高昌回鹘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景教是基督教东方教会或东叙利亚教会的中国名称,大约在6世纪传入新疆。景教与丝绸之路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行商的粟特人等带来了这一宗教并在高昌回鹘时期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随着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等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景教在高昌回鹘时期的历史印记逐渐清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画卷。高昌故城东郊景教寺院遗址的建筑形制布局为三组并列南北走向,是西亚、中亚景教寺庙建筑“三殿式”的典型建筑,但其建筑艺术中的斗拱、榫卯等又是中原文化在吐鲁番当地流行的典型建筑艺术。
景教在高昌的传播,离不开粟特商人等群体的推动。他们不仅带来了商品和技术,更促进了思想与信仰的交流。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出土的粟特文文书,既包含《经课集》等经典,亦有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残片,为国内迄今所见古希腊哲学东传的最早实证。同时,景教医方融合了希腊—罗马医学传统与本地草药知识,彰显跨文化的智慧交融。
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出土的汉文佛经、景教祈祷书及《圣经》文本,既见景教传播中与其他宗教的交流,亦见景教士借鉴不同宗教文化之迹;多种语言文本并存,足见多元文化是高昌回鹘社会现实。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玉雕十字架等宗教用具与文物。玉雕十字架于景教传入高昌回鹘地区时出现,印证了其在融合当地文化过程中产生的中国化嬗变。
景教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也很密切。从考古遗存来看,高昌回鹘社会中的景教寺院与佛寺、摩尼教寺院等相邻建造,多种宗教共存,这一方面是高昌回鹘社会对宗教包容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宗教间交流的结果。例如,在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中发现一件可能是布封面的书册,内有汉文《佛说佛名经》和粟特文景教祈祷书文献。多种宗教共处一地也是景教士学习其他宗教文化并融入社会的表现。此外,景教也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有着中华文化的特点。
高昌回鹘时期多种宗教并存的历史背景
高昌回鹘时期,新疆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中心,商贸流通、文化繁盛。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交流之路,又是宗教传播之路。在高昌回鹘时期,佛教仍然广泛流传,高昌地区佛寺、僧侣众多,佛教文化盛行。此外,摩尼教、景教等随着商贾、传教士之间的往来也逐渐传播,在高昌回鹘社会得以生存和延续。
高昌回鹘时期的宗教交流,本质上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话。景教吸收佛教艺术、摩尼教借鉴祆教教义、佛教融合中原礼制,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互鉴,铸就了新疆地区文化的独特魅力。高昌回鹘对待宗教采取宽容态度,允许多种宗教的共存发展,为多种宗教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使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得以并存发展。
在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粟特文摩尼教文书、回鹘文景教赞美诗中,可以窥见当时多语种宗教文献并存的独特文化景观。回鹘王室通过“三夷教”并崇的宗教政策,既维系了粟特商团的经济支持,又获得了叙利亚传教士的星历知识。这种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宗教管理,使得来自波斯的祆教祭坛、叙利亚的景教十字寺与汉式佛塔在高昌故城周围和谐共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世纪中叶漠北回鹘汗国西迁后,将萨满教的天崇拜融入佛教体系,形成了具有游牧特色的宗教融合模式,为后续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提供了文化调适的典范。
在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让人震撼的场景:佛教寺院与景教寺院仅一墙之隔,墙面上既有汉文题记,也有回鹘文、粟特文榜题。景教壁画中出现的带翼天使、骑驴圣像等元素,与佛教壁画中的莲花纹样、中原风格的斗拱建筑技艺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宗教共生的现象,体现了高昌回鹘社会的开放性和新疆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高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远去的故城,更是一部鲜活的文明交流史。高昌回鹘时期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启示我们,宗教间的对话、交流是推动各宗教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
今天,我们也要加强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交流,加强信仰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抵制不合时宜的排他性。只有加强对话交流、增加相互理解,才能消除误解,增进彼此信任,促进各宗教间和谐相处。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