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6月14日是“环着沙漠看新疆”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的第四天。在此之前,我鲜少踏足南疆,更从未有过坐着火车游南疆的体验。
出发前,手机屏幕亮起,同事发来微信提醒:“火车穿越沙漠戈壁,细沙会灌入车厢,非常脏,要做好防护。”看着叮嘱,我对即将开始的行程既期待又隐约有些担忧。
当日中午12点半,我登上5817次列车。车厢内干净整洁,窗明几净,根本没有半点沙尘的影子。原本悬着的心,瞬间安稳下来,我也对接下来的路充满好奇。
究竟是什么,让风沙减少了对火车的袭扰?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沙丘与植被如慢镜头般次第向后,答案也愈发明晰。
6月14日,火车窗外的绿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磊 摄
车窗外,梭梭、胡杨、柽柳等荒漠植物错落分布,像是顽强的战士,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许多株植物连成片,在沙海中织出一条绿色长廊。
回想起几天来见到过的治沙人,他们顶着烈日、迎着风沙,一锹一锹种下树苗,一棵一棵悉心守护。在他们眼中,那一株株树苗,就是改变家乡面貌、守护生态家园的希望。
为了让这些植物在沙漠中存活,治沙人也想尽办法。草方格固沙、高立式沙障阻沙、灌木定植锁沙……这些细致且艰辛的付出,让绿色在沙漠中不断蔓延。
火车继续向前飞驰,我的心情却久久难以平静。这片沙漠中的绿色,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梦想,承载着新疆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无声地诉说着新疆治沙之路的艰辛与不易。这一路的绿色,是生态的希望、发展的希望,让我更加坚信: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必将在治沙人的努力下,绽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