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户籍壁垒被逐步打破,常住地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让好政策惠及每一位灵活就业人员,让他们在城市里安心逐梦。
● 刘相虎 / 文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社保与户籍“解绑”,让不少打工人欢呼。此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还有临时工、季节工、自由职业者等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想要在就业地参保,程序较为复杂,甚至无法参保,只能选择回到户籍地缴纳社保,给他们的就医、养老带来不少麻烦。
如今,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取消户籍限制,让他们不用在就业地与户籍地间来回折腾,在工作地就能参保,还能线上缴费,省时又省力。同时,养老金、医保报销按工作地标准计算,社保权益也更有保障。工作城市变动时,社保关系还能顺畅转移,再也不怕断缴。
充分考虑到灵活就业群体收入不稳定的状况,人社部还推出更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收入高时多缴,收入低或没收入时可缓缴,让参保更人性化。在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方面,政策也稳步推进。
这些政策,桩桩件件,都透着对劳动者的关怀,都是在为打工人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实实在在暖了打工人的心。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将更加健全。
政策有温度,执行更要给力。期待各地尽快落实,加强宣传指导,优化参保流程,让好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灵活就业人员。让他们在城市里能更安心地逐梦,感受到更多温暖与尊重,让付出皆有回报,努力皆有保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