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须防简单化蛮干
2025-06-23 11:07:22 石榴云/今日新疆

  唯有以“实”为基,在“活”中求进,于“精”处着力,才能在改革深水区稳健前行。

  

  刘奎/文

  个别地方为追求改革“立竿见影”,不顾实际条件强行推动“集团化”重组,最终导致企业消化不良、效率反降;个别部门为规避风险,以层层审批、繁复流程织就“安全之网”,却无形中扼杀了企业创新活力——这些硬干蛮干,背后恰恰是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惰性,与科学治理背道而驰。

  近期,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区属国有企业发展工作时强调,“坚决杜绝简单化、绝对化,坚决防止脱离实际、硬干蛮干”。这两个坚决,不是寻常警示,而是关乎新疆国资国企改革能否行稳致远的重要前提。

  剖析改革中简单化蛮干的个例,有这样一些表现:

  其一是决策上的“一刀切”思维。当“战略性重组”被机械理解为规模扩张,不顾企业基因与市场实际,强行“拉郎配”,结果往往如“黑瞎子掰苞米”,看似热闹,实则效率不升反降;

  其二是监管上的走极端倾向。要么紧握缰绳,以加强监管为名,层层加码审批,令企业动弹不得;要么彻底“放养”,使监督缺位,埋下风险隐患。这种非此即彼的监管逻辑,背离了管好与放活的辩证统一;

  其三是受到“政绩焦虑”驱动。个别领导干部追求“显绩”,脱离区域禀赋与企业实情,仓促上马大项目。如此硬干不仅浪费资源,更可能贻误发展良机,最终留下难以收拾的残局。

  国资国企如何深化改革?总的来说,要坚持“实”与“活”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立足本土实际,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间寻求精准平衡。在国有经济发展中,政府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严管死控,而是要以“店小二”精神积极服务企业,营造“放水养鱼”的生态。国资布局也要注重“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关键领域,不搞“贪大求全”。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将国企改革深度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重点支持“十大产业集群”及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避免同质化竞争与低效重复建设。

  杜绝简单化、绝对化,防止硬干蛮干,须在改革方法论上实现深刻转变——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思想根基。改革者当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秉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深刻理解市场规律与企业逻辑,拒绝“拍脑袋”决策。需建立更科学的国企负责人任期考核体系,显著增加研发投入、核心技术突破、资产回报率、绿色低碳水平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的权重,弱化对单纯规模增速的考核,引导管理者追求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强化精准施策是实践要义。无论是推动重组整合、优化监管方式还是推进项目投资,都必须深耕调研,尊重企业差异与区域特性,不能“一个方子治百病”。重组需基于产业互补与价值链整合,如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专业化重组实现效率跃升;监管应推广“清单管理”与分类授权,对充分竞争领域企业大胆放权,对承担战略功能的企业强化风险管控;投资决策需建立严密的行业研究、市场论证与风险评估机制。

  优化用人导向是制度保障。要选拔任用那些懂市场、善经营、作风实的干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使干部既能严守底线,又能放开手脚、锐意创新。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拓宽市场化选聘渠道,完善与业绩紧密挂钩、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真正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对国资国企改革来说,切忌猛火急炒的简单化折腾,亦忌不顾火候的硬干蛮干。唯有以“实”为基,在“活”中求进,于“精”处着力,才能在改革深水区稳健前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魏燕慧]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