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黄红英
“你好白啊,真的是护边员吗?”看着眼前这位妆容精致的姑娘,笔者的疑问不禁脱口而出。布威麦热耶姆·麦麦提玉散闻言莞尔,略带腼腆地点了点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擦了粉底的脸颊上跳跃,与身后苍茫的边境线形成鲜明对比。
6月23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采访团队走进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8号边境执勤点,笔者见到了护边员布威麦热耶姆。
比起称呼全名,叫“小布”更适合她。“00”后的她身材娇小、肤白貌美,和大家印象中晒得黢黑、皮肤粗糙的护边员形象大相径庭,如果换上便装,她和城里的姑娘看起来并无二致。
生活中穿上便装的布威麦热耶姆·麦麦提玉散。图片由本人提供
坚守在8号边境执勤点的是一支女子护边队,在这支队伍里,像小布这样爱美的护边员并非个例,笔者见到的几位护边员,都化着淡妆。她们打破了人们对护边员的刻板印象,用淡雅妆容讲述一个不争的事实:新时代的边关早已不再是“苦寒之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曾几何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道尽了边关的荒凉与艰苦。印象中护边员住地窝子、喝雪水、点油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就是最真实的“工作照”。而今天,当护边员们能够从容地对着镜子略施粉黛、描眉画眼,这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让我们得以窥见新时代边关的发展之变。
这变化来自国家对边关建设的重视和持续投入。70载光阴流转,乌什县护边员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第一代搭建简易帐篷、地窝子当执勤房到如今小布她们居住的配有电风扇、电采暖的第二代执勤房,再到即将投入使用的第三代标准化执勤房,新执勤房不仅结构坚固,还配备了现代化生活设施。宽敞明亮的卧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功能齐全的厨房,国家的“硬核”保障让护边员们有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6月23日,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8号边境执勤点,护边员们写的护边石。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黄红英摄
尽管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执勤点与山下高度落差过大,无法通自来水。可“小布们”认为巡边生活苦中有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边员换勤频次,补水车定期给执勤点送水。巡边之余,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种菜养鸡、植树增绿、体能训练……因充实而快乐,因坚守而美丽,这何尝不是新时代年轻人最美的样子。
从执勤房的变迁到“带妆上岗”的护边员,这是新疆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祖国强盛的最好见证。年轻护边员们在绵延的边境线上自信展示着美丽与时尚,也用坚定的巡边脚步践行着“边疆有我、祖国放心”的铮铮誓言。
相关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