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鹅喉羚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生态环境好转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现象不是特例,而是全疆各地普遍存在。
据报道,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新疆北鲵野生种群数量已增至3300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盘羊、北山羊、棕熊、马鹿、狐狸、雪豹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越冬天鹅数量10年来从二三十只增加到800多只。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鹅喉羚、野骆驼、藏羚羊、野牦牛等各类动物种群明显扩大。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数据显示,近10年来,新疆鸟类种数增加了60余种,自治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已超过75%。
全疆各地记录到的野生动物数量、种类增多,是近年来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一个例证。
克拉玛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创始人赵兰生说:“环境保护好不好,野生动物‘说了算’。”这实际上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开始出来“说话”,正是新疆生态建设的成就和底气所在。希望每个人都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参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做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者、践行者,为建设大美新疆持续增添力量。
【相关内容】
鹅喉羚油田“散步” 野狼梭梭林“做客”……戈壁“油城”的生态转身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