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代 立
非遗传承,在您想象中,应该是什么味道?是学艺的苦,还是守艺的累,还是意想不到的“甜”?
在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熊舞”代表性传承人哈依尔别克父子身上,从阿勒泰市民斯兰别克·沙合什及其家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非遗传承中的浓浓温情,透着一种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的“甜味”。
6月30日,在“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团队的邀请下,“熊舞”代表性传承人哈依尔别克,也让自己刚高考中考结束的两个儿子一起“舞”起来。笔者猜想,这两位时尚的少年,或有“青春逆反”,不一定愿意当众跳“熊舞”。谁料,这两位少年欣然和父亲一起穿上熊套装,惟妙惟肖模仿黑熊动作,父子三人的配合自然流畅。这种非遗舞蹈,与其说是在演绎黑熊的故事,不如说是亲子互动的绝佳契机。这是非遗之“情”的具象表达和本真演绎,给人的不仅是非遗生命力焕新的惊喜,更是亲情互动带来的温馨场景。
而在斯兰别克·沙合什和他的家人身上,我们既看到老人精湛制作马皮滑雪板的匠心独运,更看到他的家人对他坚守非遗的默默支持。为了制作马皮滑雪板,斯兰别克·沙合什的老伴无怨无悔,总是忙前忙后,细心协助丈夫;他聪明勤快的儿子一边学习传统手艺,一边广开创收门路让家人无后顾之忧。正因为有各方的持续支持,老人传承非遗才更有底气、更开心、更有动力。这些支持,对于非遗而言就是火种,是比“松树还要结实”的力量。
非遗传承,是对创造性、艺术性实践智慧的延续,更是对主体性、情感性生命体验的升华。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一家人的事情,更是中华文化的华彩篇章,需要家人的理解、亲情的相助,更需要你我热心关注,社会的合力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浓浓温情赋予非遗更多文化魅力,激发更充沛的文化活力,促使我们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延续这无比珍贵的人间美好。
相关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