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春华
7月23日,在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化工设备制造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刚刚入职的热乌阿尼·阿力别克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着崭新的蓝色工装,兴奋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这是我们的生产车间,大型设备的切割、焊接、打磨、运输都在这里完成。”说话的人是热乌阿尼的师哥、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化工设备制造分公司技术部副经理马旭。同样来自新疆大学,2019年毕业的马旭,已经从职场小白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过4项专利和多项优秀创新成果。
7月23日,马旭(左)带着热乌阿尼·阿力别克熟悉车间情况。王璇 摄
“干我们这行要能吃苦,如果一毕业就想去坐办公室,可能这辈子都会和最初的理想擦肩而过。”马旭边走边说,跟在身后的热乌阿尼频频点头。
学了五年建筑学,今年7月毕业后,热乌阿尼面临着很多选择,“我们班33个人,毕业后有人选择了建筑设计院,也有人选择了中铁、中建这样的建筑企业。我就想从基层做起,一步步给自己的未来打好地基。”
近年来,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吸纳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今年,企业又吸纳了40名高校毕业生。
如何让这些职场小白们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公司根据岗位特点制定了分阶段的培养计划。在进入车间实习前,热乌阿尼就和新入职员工一起参加了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
企业文化、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拓展……这些课程看似常规,热乌阿尼却从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中收获不少。
“如果带我的师傅脾气很火爆,那我该如何与其相处”“业主经理来项目施工现场,如何做好接待”……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上,企业培训讲师朱燕华先让热乌阿尼们抛出疑问,然后在课堂上征集答案。
“等问题一一提出后,我再结合实际场景和工作经验进行解答。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似的场景时,孩子们学到的内容立刻就能派上用场。”朱燕华说。
在热乌阿尼看来,这还不算厉害的。“有时候老师也会设置职场陷阱,守株待兔,整个培训过程既让人胆战心惊又干货满满”。
进入工作岗位后,针对热乌阿尼等新员工的培训又将进入新阶段。在中建新疆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五年以上的业务骨干,将作为导师和新员工结成帮扶对子。从资料制作到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手把手指导。
马旭告诉热乌阿尼,入职后,企业会每三个月安排一次轮岗。一年后,等新员工熟悉了项目的各个环节,再安排固定的工作岗位。
“轮岗的这一年很关键,毕竟找准了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起跑时就先人一步。”热乌阿尼暗暗下定决心。
“入职1—3年,企业将着重培养员工专业技能;3—5年,着重培养管理能力;6—8年,培养领导力和管理思维。”听完马旭的介绍,这种贯穿岗位成长全过程、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让热乌阿尼感觉自己将要迈出的每一步都方向明确。
从车间回到办公室,看着马旭办公桌上“中国建筑优秀共青团员”“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等奖章,热乌阿尼心头一热:“师哥,你一定要好好带带我,帮助我赶快成长起来!”
说完,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