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东莱 新华日报记者 程长春
这是一次险些错过的采访。
8月7日,记者见到了连云港市商务局局长江行洲。“建议你们去徐圩新区看一看,非常有特色。”
然而我们油然而起的好奇心,立刻被江行洲接下来的一句话压住了。“那里的石油化工基地正在向万亿级迈进!”
记者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传统石化园区的嘈杂景象,出于礼貌,没有回绝局长的邀请。江行洲似乎看出了记者的想法,笑着说:“去看看吧,至少我可以保证,你们能看到一个和想象中大不一样的重化工基地。”
岂止不一样!当8日记者穿行在徐圩新区时,面对这个今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的重化工产业园区,心里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山海之间,绿树环绕成林,河流蜿蜒如画。汽车驶过两个巨型白色仓库,周边绿的是树,红的是花,整洁的是路,车辆一转弯,仓库正面两个大字赫然闯入记者眼帘——“煤仓”。
“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徐圩新区2018年12月通过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19年7月三部委正式联合发文,批准徐圩新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徐圩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徐婷婷说,语气里带着自豪。
干净的不只是地面,车窗打开的一刹那,花香沁人。2022年,徐圩新区PM2.5浓度日均值2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0.7%,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汽车在偌大的园区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没有见到一处凌乱的地面和裸露的土地。当我们在远远伸入海中的码头下车时,脚下海浪呢喃,碧波之上,巨轮悠悠憩息,江豚飞花逐浪。
“出于生态保护和效率等综合考虑,我们建成了全国首个装配式高桩码头。主要构件都是提前预制、防腐处理后安装,杜绝了构件中的钢筋与海水的直接接触,耐久性得到保障。同时,大幅降低了海上作业时间和人员作业风险,混凝土落水对海洋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了。2021年4月30日打第一根桩,2022年9月7日就实现了首船靠泊。现在港池内的码头都采用这种工艺。”连云港虹洋港口储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思颖说,“每年我们用于生态补偿的鱼苗放流费用都超过300万元。”
8月8日,连云港徐圩港区六港池,通过管线输送原油和各类液体化工品,装卸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摄
徐圩新区的“十二时辰”是动感而璀璨的。朝阳初升,港区进出的油轮推开大海的静谧;丽日临空,高耸的巨塔装置里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夜幕降临,石化基地的璀璨灯光犹如星海装点黄海之滨。一个云集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基地,从山到海,从天到地,不仅让人感觉置身于风景区之中,各项环境监测数据也真实地摆在面前。怎么做到的?
顶层设计极为关键。《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世界一流环保指标体系》《徐圩新区打造国内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示范标杆 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三年行动方案》这两个纲领性指导文件分别于2021年1月和2021年6月正式出台,从顶层设计上为绿色园区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样本依据。
原则确定后,刚性边界便牢不可破地树立起来了。据统计,近10年,徐圩新区婉拒了3800亿元的“不过关”项目。严格的标准并没有阻挡投资者的热情,而是让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选择徐圩。截至目前,共有34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徐圩新区。
徐圩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军伟给记者描述了生态工业的三个版本。园区企业的产业项目相互独立,生态工业建设以企业层面节能减排工作为主,可称之为生态工业1.0版本;园区企业的产业项目存在局部上下游关系,局部地区或企业之间存在生态工业链关系,则为生态工业2.0版本;而园区企业的产业项目存在全局且丰富的上下游链条关系,以公用基础设施为中心、以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为特色,建立了全域生态工业链关系,则为生态工业3.0版本。
“我们在第三个版本层面进行建设,做出了巨大努力。”安军伟说,在产业布局上,构建了生产装置互通、上下游原料产品互供、产业链互联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总投资约3000亿元的盛虹石化、卫星化学和中化国际三大龙头产业集群。以提升化工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为核心,着力向下游延链补链,引进了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和行业领跑企业20余个,龙头项目的各种基础原料在基地内部得到了充分利用,基础原料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产业关联度85%以上。
同时,在高标准顶层设计指引下,徐圩新区进行了一系列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绿色基础配套建设。石化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是国内七大石化基地中唯一具备大气、水、土壤、生态全要素环境管理的“智慧大脑”。徐圩新区高水平智慧化精准管控体系和机制持续完善;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6座监测微站、1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69个自动监测点位构成的多级环境监测管控体系,有效实现了园区环境监测“零死角”全覆盖;组建4支安全环保专业化队伍,高标准落实环保安全管控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专业团队定制化服务企业需求。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明确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在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想在环保上留下任何污点或产生信用危机,园区各个企业都在环境保护上投入了巨大成本。在我理解中,‘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不断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伍思颖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