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陈蔷薇
8月12日,片片云朵遮挡阳光,给重庆带来丝丝凉爽。
在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兴隆场编组站内,火车司机江彤登上驾驶室,做好了发车准备,缓解制动机、推动前进手柄……他目视前方,缓缓启动列车。
8月12日,江彤在驾驶室里检查机车信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摄
江彤,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欧班列(渝新欧)首发司机。
“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开了第一趟中欧班列。”54岁的江彤坐在驾驶室里,脑海里满是自己首发中欧班列时的情景。
时光倒回12年前。作为中欧班列的首发司机,江彤既荣幸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中欧班列的安全运营,他通过教室模拟驾驶,反复练习操作技能,总结经验。还借来机车工作原理、构造图等相关书籍用心研究,拿着资料蹲在机械间里,一边对照资料,一边熟悉和掌握各类配件及其工作原理。
距离中欧班列首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发车前一天晚上,江彤激动得睡不着,“我就在脑子里一遍一遍练习驾驶的动作。”
黑夜退去,黎明到来,2011年3月19日一早,江彤穿好制服,戴好帽子和领带,特意多检查了两遍,提前15分钟到达司机室。对机车外围检查后,他登上驾驶室再次逐一检查确认无误,调试信号等待发车指令。
“就跟过年一样热闹。”尽管已过去了10多年,但首趟中欧班列发车的场景早已镌刻在江彤记忆深处,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现场人山人海,我透过驾驶室窗向外看,一群人拿着相机不停拍照。”
接到站长的发车指令后,江彤鸣长笛、缓解制动机,推动前进手柄,阵阵汽笛声中,首趟中欧班列满载电子产品从重庆团结村出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和阿拉山口后出境,最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行驶11179公里,耗时16天,拉开了中欧班列开行的序幕。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江彤的任务并非开完中欧班列全部车程。事实上,从重庆到杜伊斯堡,一路下来要更换数十个司机,他的任务是将列车从团结村开到242公里外的四川达州,即中欧班列的第一棒。
发车三个小时后,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四川达州,江彤圆满完成任务。此后的路程,由沿线多名司机共同协作完成。
“从车上下来后,心情好几天不能平静。”编组场内,长长的列车进进出出,这样的场景江彤已司空见惯,可只要看到中欧班列进出,他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岁月快速掠过,继重庆率先开行至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后,乌鲁木齐、西安、成都、郑州、义乌等地纷纷开行至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各地的中欧班列快速发展。
中欧班列开行之初每周不过1—2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班列从重庆发出,经新疆驶向中亚和欧洲市场,最多时一周开行7—8列,至今已累计开行1.4万列,稳定运行线路近50条,成为名副其实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拉运的商品也由最初的电子产品、整车等,拓展至目前涵盖智能终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跨境电商、轻工制品等上万种货物。
有时候在超市购物,看到货架上的外国商品,江彤忍不住会骄傲地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拉回来的。”
明年,江彤就要退休了,但他仍干劲十足,只要接到值乘任务,他就会戴上帽子、挎上背包,快步登上机车。“从重庆经新疆达欧洲,哪怕是工作到最后一天,我也要开好班列第一棒。”他说。
“有没有想过开着中欧班列到新疆?”记者问。
“当然想过,我一直梦想着开到新疆,甚至开到欧洲。”不等记者把话说完,江彤马上回答。
“不过工作性质要求我们不能跨辖区开车。”江彤遗憾地说,“不过明年退休后,我会到阿拉山口,看看中欧班列是如何出境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