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中的“大先生”,新疆大学教授孟楠以“学术戍边”为己任
2023-09-09 16:22:45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

  9月3日,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博二学生毕艳文看到被教授孟楠修改后的论文动容了。密密麻麻、圈圈点点的修改意见,从论文题目到框架,甚至标点符号都修改了。“能做孟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运!”毕艳文感慨道。

9月3日,新疆大学教授孟楠(右)为博士生指导论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摄

  新疆大学教授孟楠以“学术戍边”为己任,始终把培养“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大事。他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历史教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在学生心中,多年来培育本科生数千名,培养了近百名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在内的多民族硕士、博士研究生。他是师生心中的“大先生”,传道、授业、解惑,一直在路上……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小学时候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下乡知青,是他引领我敲开了知识的大门……”9月3日,孟楠坦诚而谦逊地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从教的缘由,“上高中时,我们的历史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高考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专业。”1979年,孟楠以奎屯市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疆大学历史系,1983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从教40年,孟楠一直在探索如何讲好新疆历史故事。

  “孟老师讲课,总能从身边可知可感的现象切入,贯穿古今中外横向纵向的对比联系,把课程讲得有趣又令人受启迪。”博二学生李丽娜说,在一场讲座上,孟楠曾从热播剧里的精彩斗茶讲起,让她沉浸式领略了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回味无穷。

  “学生时期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用历史故事以小见大,引导好学生至关重要。”孟楠说,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需要综合利用文学艺术等各种手段,让历史与今天的人们产生共鸣。在央视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中,孟楠参与了脚本的写作,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个维度呈现了新疆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在自治区第七届“天山文艺奖”特别奖入选名单中,《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名列其中。

  讲述历史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故事性的,也可以是学术式的。多年来,孟楠致力于通过学术研究,阐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集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学术带头人,孟楠曾参与了《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的文稿起草工作,主编出版《中国历史》教材,近几年他还参与了新疆地方思政教材及教参编写工作。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孟楠是新疆高校中唯一入选教师。此奖项是教材领域的最高奖。孟楠著作等身,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在国内报刊如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的评论文章近10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及自治区等基金项目20余项。

  “老师,您是我们的大先生。”一位新疆大学2009级民族学专业研究生这样评价孟楠。从教四十年,孟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始终不变,他对很多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楠现为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不仅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周还给本科生上课。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把论文交给他修改,一定会收到及时反馈。通过一年的学习,毕艳文深切感受到孟楠对治学科研的严谨和对青年无私的关怀。她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孟教授用言行影响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对我们是激励也是鞭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