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郑卓
俄罗斯巧克力、吉尔吉斯斯坦蜂蜜、哈萨克斯坦奶粉……9月4日,记者走进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内的丝路文化商品城,只见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餐具、装饰品等琳琅满目,游客络绎不绝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塔城海关查检三科科长魏杰介绍,边民互市贸易是指边境地区边民在我国陆路边境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政策上可享受购买8000元以内商品免税、外商三日免签等。
游客在丝路文化商品城购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摄
巴克图口岸位于塔城市中心西南12公里处,从这里出境到哈萨克斯坦的巴克特口岸仅800米,到哈萨克斯坦马坎赤市60公里。巴克图口岸是新疆距离城区最近的一个口岸,也是通商时间最早的口岸,它的通商历史可以追溯到1764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巴克图口岸进出口贸易日益活跃,塔城市的边民互市贸易不断“升级”。“以前是边民乘坐国际大巴,肩扛人拉带少量货到指定区域销售,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魏杰说。
随着新疆边民互市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深入推进,巴克图口岸原有的边民互市存在的小、散、信息化水平低、落地加工少等问题日益突出,无法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贸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也面临转型升级。
2018年,自治区将巴克图口岸确定为新疆边民互市转型发展试点,塔城地区在巴克图口岸规划建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丝路文化商品城,将原来的中哈边民互市交易场所整体前移到巴克图口岸,以方便两国边民相互交易,推动口岸经济发展,形成落地加工产业,推动边民互市从小额贸易向大宗贸易转型。
巴克图口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贺恒飞介绍,2019年6月,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丝路文化商品城正式运营。目前,丝路文化商品城共有63个商铺及物流快递区,主要经营哈萨克斯坦及周边18国进口商品销售,具有商务办公、金融服务、餐饮等配套服务功能。
为吸引更多商户落户,丝路文化商品城对入驻的个体经营者免收3年经营场地租赁费,在试运行期间免收第一年物业费和水电暖费等优惠措施。
今年以来,塔城的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红红火火。1至8月,边民互市共进口大宗商品2581车,重量5.45万吨、货值2.31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塔城市大黄蜂商行,负责人王野一边给顾客算钱,一边介绍商品,忙得不可开交。自2022年6月开业以来,商行的生意一直不错,俄罗斯的巧克力和糖果、哈萨克斯坦的蜂蜜和奶粉等产品销量很好。“假期和有旅游团的时候生意最好,有时一天营业额可达上万元。”王野说。
魏杰介绍,2019年,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正式运营。当时,以互助组方式进行互市交易,即中方边民以20人为一组组成互助组,与以往单个边民相比,可以进行大宗贸易进口,而不是简单的人提货物方式。
在落地加工“整进整出”模式下,交易规模由互助组交易扩大到合作社,通过成立边民合作社,发挥边民抱团发展作用,让更多边民享受互市贸易红利。
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雷兵桥介绍,公司作为边民互市中的落地加工企业,享受到了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整进整出”模式的好处。该公司通过与当地边民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从哈萨克斯坦购进葵花籽等原材料,入境经海关查验合格后能直接运到厂区。
雷兵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这样的模式,每辆车的装卸和运输费可节约2500元左右,依照目前的进货量,平均每天可节约成本2.5万到3万元,一年下来就是400万到500万元。
目前,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转型试点已初步形成“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亮点,如探索“边民互市贸易+互助组”的方式,引导边民抱团致富增收;探索“边民互市贸易+专业市场”的方式,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基础条件;探索“边民互市贸易+电商”的方式,扩大互市贸易线上线下规模;还有探索“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的方式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