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乡村农匠丨“种粮达人”的高产秘诀
2023-09-17 09:56:28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白云峰

  9月11日下午,在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的一片条田里,只见已经被平整得整整齐齐的土地上,几台卫星导航播种机来回穿梭,正在进行冬小麦播种。

  “播种是种植小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想出苗好、产量高,就要做到行直籽均、滴灌带平整,不能有半点马虎。”冯汝刚一边查看播种情况,一边说道。

9月11日,冯汝刚在晒场上展示今年收获的小麦。白云峰摄

  冯汝刚今年47岁,他从17岁就开始种小麦,在家乡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30年,如今的他,已经成为奇台县有名的“种粮达人”。

  去年秋天,冯汝刚种植了2100亩冬小麦。今年夏收,2100亩冬小麦获得了平均亩产650公斤的好收成,比上年亩均增产50公斤,这大大增强了他多种粮的积极性。今年,他计划将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2700亩。

  “我种了30年小麦,截至今年累计生产小麦超过1.8万吨。”冯汝刚自豪地说。他说,这些年国家政策好,自己种粮收入有保障。今年,他种植小麦收益超过200万元。

  奇台县是新疆重要的产粮大县,水土光热条件非常适宜小麦生长,历史上就有种植小麦的传统,近些年每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

  冯汝刚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种小麦,后来,家里添置了拖拉机,他就不断流转土地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与其他农户不同的是,冯汝刚喜欢研究,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过去,当地种植小麦都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既费水又费人工,还影响小麦产量。2008年,冯汝刚成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小麦地里用上了膜下滴灌技术。

  冯汝刚回忆,当时他贷款购买滴灌带,村里人都很质疑,就连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亲也出面阻止,担心这些年挣的钱会白白撂到地里。但事实证明,冯汝刚的做法是对的。2008年,他种植的小麦亩均节水100余立方米,亩均增产50多公斤。

  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冯汝刚一发而不可收。几年后,他又购买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配备了精量播种机,铺膜、铺滴灌带、种子肥料精量播种一次完成,小麦亩均用种量从以前的30多公斤减少到十七八公斤,亩均化肥用量也从过去的20多公斤减少到七八公斤。2018年,冯汝刚又在当地带头运用了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并进行绿色种植。今年,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他又采用了少量多次的灌溉和施肥方式,每亩小麦能节省水肥成本30多元,实现了节本增效,绿色发展。

  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种植,使得冯汝刚的小麦产量不断增长。2008年,他种的小麦平均亩产不到500公斤,而这几年平均亩产已经超过600公斤,局部地块的亩产高达750公斤以上。

  “种地一定要依靠科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这样才能增产增收。”冯汝刚说,就拿种植小麦来说,里面的学问太多了。比如,通过适度降低种子和农药的使用量,科学调剂肥料配比,就能在保证高产稳产的同时实现节本增效。

  提起冯汝刚在几十年种粮过程中钻研科技的“牛”劲,奇台县西北湾镇三屯村村民艾萨·买买提赞叹不已。这些年来,通过冯汝刚的言传身教,艾萨学到了很多种小麦的先进技术。

  “以前我都没意识到,看似很简单的种麦子这种庄稼人都会的活儿,还要考虑播种深度、肥料配比、作物倒茬等一堆的问题。冯汝刚却不一样,他对从种到收的每一个环节都细细研究,应用最合适的先进技术,这应该就是他比别人会种地的秘诀。”艾萨说。

  从“会种地”变身“慧种地”,冯汝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也在不断收获。

  现在,积累了丰富种植管理经验的冯汝刚,是村民们心目中的偶像。本村和周边村里的种粮农户遇到技术问题,都喜欢找他请教。2019年,冯汝刚牵头成立了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柳丰农业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带领更多农户一起种粮。

  2018年,冯汝刚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他又获得种养能手类作物种植三等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胡永锋]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