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走基层丨一位种粮大户节本增效的收益账
2023-09-29 00:17:16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9月28日,中秋国庆假期前一天,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种粮大户冯汝刚仍在田间地头忙碌。夏粮丰收过去不久,新一年的生产工作已经开启。

  “我们正在积极调配机械,确保冬小麦如期播种。”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地里忙活的冯汝刚说,播种工作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也是应用现代化栽培技术种植小麦的起点,只有行直籽均、滴灌带平整,出苗才能整齐,高产才有基础。

收割机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麦田收割冬小麦(资料图)。何龙摄

  冯汝刚已种植小麦有30个年头。2022年,他种植的2100亩小麦再获丰收。他认为,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即政策支持、栽培技术和品种优势。

  “国家政策兜底是我们粮农的‘定心丸’。”冯汝刚说,国家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帮助农民克服农资价格上涨等增支影响。在收购环节,有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兜底,保证了粮农基本收益。

  今年以来,自治区统筹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2.9亿元,将冬春小麦补贴提高至230元/亩,惠及小麦种植户130余万户,全力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还向全区43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发放中央财政奖励资金9.1亿元,鼓励产粮大县加快粮食产业发展。

  冯汝刚所在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对小麦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小麦平均单产达450公斤以上的粮食生产重点村,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万元奖励;对小麦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小麦平均单产达420公斤以上的乡镇,给予乡镇50万元奖励,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冯汝刚说,政策给力,农民的工作就是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品质和产量,力争让小麦卖出好价钱。

  为此,冯汝刚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运用在小麦种植中。

  “这些年先后普及了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技术,小麦生产大变样。” 冯汝刚说,仅在浇水环节,过去一个人能管理200亩地已经很难,现在通过自动灌溉系统,一个人可以管理2000亩地。

  这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发现效益十分可观。冯汝刚说,节约成本贯穿了小麦生产各个环节。精良播种技术每亩节约种子15公斤,水肥一体化灌溉减少近一半的施肥量和用水量,还有机械化收割、精准施肥等技术都在点滴间降低了种粮成本。总体来算,各项技术能让小麦亩均种植成本降低近200元,这对于种植面积过千亩的冯汝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主要靠科技。”冯汝刚说,在节本环节外,小麦生产增效要靠科技,最重要的载体就是种子。

  小麦市场化收购以来,收购方式由统购统销改变为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小麦品质能否满足加工企业所需,关系着小麦的价格和收益。

  “这些年,我们凭借新冬22号的优异品质,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多订单,这也让我们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小麦品种。”冯汝刚说,新冬22号是优质的中强筋小麦品种,今年每公斤平均价格达到2.8元,高于小麦平均价格约0.2元。科研人员育成的新品种也在不断投入市场,可供农民选择种植的小麦品种越来越多。

8月25日,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收割机在收割有机小麦。何龙摄

  今年,我区多个自育冬小麦品种成功刷新了高产纪录,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小麦优良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冬60号”以平均亩产771.88公斤的成绩第三次刷新南疆麦区早熟冬小麦高产纪录。“石冬0358”以平均亩产880.3公斤的成绩创全疆冬小麦高产纪录。“新冬52号”以平均亩产782.9公斤的成绩创全国大面积冬小麦高产纪录。全区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有力支撑了小麦的优质优价,让粮农增收更有“底气”。

  “到今年为止,我已经收获超过1.8万吨小麦。”冯汝刚自豪地说,相比十年前,他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从500公斤左右提高到650公斤左右,局部地块的亩产高达750公斤以上。好政策、好技术、好品种相互促进,在节本与增效中带动种粮收益一次次提升,粮农多种粮、种好粮的基础更牢、信心更足。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余若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