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巷 640米 9个民族
2023-10-01 19:40:17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 热依达 魏永贵

  在祖国边陲小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额敏镇塔斯尔海村,有一条巷道。巷道中,有一棵榆柳合体的古树。这棵古树树龄超过百年,至今依然郁郁葱葱。这条巷道得名榆柳巷。

  榆柳巷只有640米。小巷内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羌族、土家族等9个民族32户人家。

  小巷里祥和宁静,人们相亲相爱如同一家人。不管哪个民族的节日,总有街坊邻居共同来欢庆;不管谁家的孩子进了巷,总有香甜的糕点糖果等着他。这里的人家,大门永远敞开,即使是陌生人,随时也能进去喝一碗醇香的奶茶。

  9月28日至30日,石榴云/新疆日报采访调研组来到榆柳巷,用镜头记录下居民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榆柳巷居民马新华(回族,一排左二)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中有马新华的丈夫米吉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一排右二)、赡养的汉族“爸爸”杨吉春(一排左三)、一直免费住在她家的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尔汗(二排右二)、抚养的哈萨克族“儿子”吾拉孜别克(二排右三),还有马新华的儿子儿媳和孙女。一家4个民族,10口人,相亲相爱地生活了10余年。图为马新华本人提供

杨吉春,81岁,汉族。老人膝下无儿无女,老伴2003年过世。小巷居民马新华2004年把他接到家里,当作父亲一样赡养。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林忠东(左),62岁。 妻子汤素云(右)59岁。从父辈开始,他们一家与对门邻居库尔鲁西·乌斯曼一家延续了60多年的友情。两家人一起制作销售风干肉、马肠子,一起过上了好日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库尔鲁西·乌斯曼,68岁,维吾尔族。库尔鲁西一家与林忠东一家是对门邻居。两家人的友情已延续到第四代。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库木斯太·吾拉斯别克,75岁,哈萨克族。一位哈萨克族手工编织工艺的传承者,她编织的各类织品深受额敏县居民和游客喜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李玉英,75岁,锡伯族。在榆柳巷居住了36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巴黑提·赛提哈孜,56岁,哈萨克族。村“两委”帮助她在自家小院里开起了奶茶馆,生意挺红火。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余思哲,6岁,土家族。他的父亲余亚飞和母亲刘海英从四川来到榆柳巷创业,开了一家家具厂,他在这里出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伊力亚尔·伊力(右),52岁,维吾尔族。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热衷于在额敏河上拍摄和保护天鹅。他说,我有两个白天鹅,一个是妻子阿衣古力·买买提(左),一个是额敏河上的白天鹅。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木拉丁·阿力木江(右),11岁,维吾尔族;马格如蒲·毛拉尼(中),9岁,其父亲维吾尔族,母亲哈萨克族;阿福热阿英 ·阿巴斯江(左),11岁,其父亲维吾尔族,母亲哈萨克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塔力甫·阿布力木江,71岁,维吾尔族,小巷内一位手艺高超的铁匠,当地很多人家里的葡萄架、烤肉炉、花架、栏杆都出自他的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阿勒比亚提·木尔扎太,64岁,乌孜别克族,妻子瓦拉·赛尔改是俄罗斯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9月29日,榆柳巷居民马新华家热闹非凡。虽然马新华不在家,街坊邻居们却带着自家精心制作的糕点、菜肴,来到马新华家里共度佳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9月29日,中秋节。石榴云/新疆日报采访调研组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在榆柳巷巷口偶遇自发相聚的居民们,他们有的围坐在一起赏月,有的伴着欢快的音乐舞动着。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昕摄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董潇涵]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