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全国百强 新疆两大博物馆藏着这些镇馆之宝
2023-11-28 11:15:12 石榴云/新疆日报

近日

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

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发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

入选综合影响力前100名榜单

这两座名扬海外的博物馆

都有哪些镇馆之宝

一组海报带你一探究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于1959年成立并对外开放,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目前藏品文物数量6万余件,特色藏品主要为纺织品、纸质文书、彩绘泥塑及古代干尸标本等。

五星.png

文物多看点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为古代射箭时所用护臂,图案花纹之间依次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织造非常实,经线密度大,显现出汉代织锦设计制作的上乘技艺,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骑马.png

文物多看点

仕女面施粉妆,头梳高髻,额间花钿,端坐在棕色马背上,一副悠闲自得、端庄矜持的神情,表现出唐代仕女骑马出游的形象。帷帽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帽饰,在帽檐上加缀一圈长及颈部的纱网来遮住面部。

楼兰.png

文物多看点

铁板河干尸是世界著名的古尸之一,为迄今在新疆出土最早、保存状况最为完整的一具干尸。死亡年龄40-45岁,生前高约155.8厘米。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睛深凹,栗色直发披散于肩,体毛、指甲、皮纹均清楚可见,有楼兰美女的雅称。

天王.png

文物多看点

木俑采用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手法,由30余块大小不等的木料雕琢后拼接而成,天王的身体、脸部都可以变动,甚至牙齿都能拆卸自如。木俑制作精美,将天王踏鬼的神态、动作等描绘得栩栩如生,出土时保存完整,目前为止国内仅此一件。

女娲.png

文物多看点

画中伏羲女娲上身拥抱,伏羲拿着矩,女娲拿着规,寓意天地方圆,腰间共系一条喇叭状短裙,下半部分蛇尾相交。整幅绢画构图丰满,笔法简练,着色鲜明,表现了当时传统的艺术特色。目前,阿斯塔那古墓群已出土数十幅《伏羲女娲图》。

锦.png

文物多看点

此锦锦面绢里,以长方格构成织物图案框架,格内填饰牛、狮、象、人物和伞盖,给人以规矩大方的美感。织造时将几色分别组成彩带,显得整幅图案丰富多彩。此件为二重经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是北朝至隋朝具有代表性的织锦。

亭.png

文物多看点

该木亭为随葬冥器单体建筑,整体呈赭红色,由梁、柱、斗拱构成,中间有8根圆柱支撑,下方有方形底座,充满盛唐气韵,外形与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造型惊人相似,是目前仅见的唯一唐代亭台建筑模型,是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的重要文物。

三国.png

文物多看点

残卷共残存41行,墨书570余字,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三国志》写本残卷。从时间上不难看出,在魏晋时期中原和西域已经有了非常密切的交流,《三国志》成书后如此迅速地在西域出现手抄本,可见当时的文化传播速度之快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始创于1956年,现址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木纳尔路,是全疆第二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超2万件,珍贵文物700余件,藏品类别有石器、陶器、文书、泥塑、纺织品、干尸等30余种。

巨蜥.png

文物多看点

这副巨犀化石是我国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巨犀骨架。美丽巨犀是陆地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哺乳类动物。大约2000万年前,青藏高原急剧隆起,吐鲁番盆地气候逐渐变干,适合巨犀的森林草原环境渐渐被荒漠取代,最终美丽巨犀在渐新世末期绝灭。

文物多看点

这件文书为“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年”年仅12岁的学生卜天寿书写。这位学生在写完作业后,还写下了两首打油诗,其中一首为:“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文物多看点

也称镇墓兽,放置于墓葬中镇慑“鬼怪”,是古人想象中的神物。这件镇墓兽虎头、豹身、狐尾,在青灰色身体上,彩绘褐、蓝色圈点纹。瞪大的眼睛,张大的嘴内露出大而尖的牙齿,头顶及肩部插有翅膀,显得凶猛威武。

鸟.png

文物多看点

也被称作红底鸟龙卷草纹刺绣,发掘时它位于女性干尸胸部,可能是一件遮胸物。丝织品中央绣有一只两头一体的神鸟,被称为“共命鸟”。整件刺绣的图案均匀对称,造型生动,显示出绣工高超的刺绣工艺。

文物多看点

也称为竖琴,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这件箜篌是一整块胡杨木刻挖而成,并经打磨抛光,由音箱、劲、弦和弦杆组成,弦首有明显的五道系弦的痕迹。它是现知我国较早的箜篌,且保存较为完整,填补了史前时期新疆乐器史的空白。

假肢.png

文物多看点

这具假肢用复合材料制作,做工精巧,主体用一块厚木板加工而成,上半部为固定板,长度刚好是使用者股骨的高度,中间有圆柱形连杆。这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具假肢,将我国假肢使用的历史大大往前推移。

葡萄藤.png

文物多看点

吐鲁番出土过不少有关葡萄的文物,比如早已干化的葡萄干、提及葡萄的文书、绘有葡萄的壁画等,其中葡萄藤标本是至今发现吐鲁番种植葡萄最早的实物见证,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栽培葡萄的标本,证明了中国的葡萄栽培最早见于吐鲁番盆地。

西域.png

文物多看点

这件写本残缺近三分之一,残存10行文字,字体娟秀,是《大唐西域记》数十种版本中年代最早的写本,详细地记录了玄奘西行的所见所闻,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文化、风土人情,反映了古代西域与中原密切交往的史实。

END

监制 陈宇

文案/制作 何艳红

资料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何艳红]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