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导览——观口岸 大道通衢
2024-05-06 17:39:27 石榴云/今日新疆

  今年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的第5年。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疆口岸经济带正呈现勃勃生机,外贸保持连续高位增长,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锚定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推进口岸功能布局优化、设施改造提升、现代化建设、口岸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必能持续提高口岸经济带发展水平,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日新疆》2024年第9期以“观口岸 大道通衢”为题,精心策划推出《乘风而起 因“边”而兴》《阿拉山口:“黄金通道”上“筑巢引凤”》等封面报道系列文章,邀您一起感受口岸的开放与活力。

1
观口岸 大道通衢

霍尔果斯口岸新貌。蔡增乐/摄

  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地处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交汇处,内联中部腹地、东部沿海,外联中亚、欧洲,占据了无可比拟的通道优势,而口岸则是新疆通道优势的基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也为曾经的“口袋底”、开放“末梢”的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最大限度地放大通道优势,新疆正从“行得通”的通道经济向“留得下”的口岸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向西开放质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全文】

2
乘风而起 因“边”而兴

货运汽车在喀什综合保税区准备通关。蔡增乐/摄

  口岸经济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承担着新疆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使命。深入推动口岸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边疆安全稳定、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新疆口岸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口岸经济焕发的全新活力也将释放更强劲的枢纽效应。【全文】

3
细数新疆口岸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有着密切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有着许多传统的商道和口岸。随着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新疆己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

4
阿拉山口:“黄金通道”上“筑巢引凤”

阿拉山口公路口岸,货车正在排队入境。阿拉山口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阿拉山口口岸区位和进出口资源“富矿”优势,吸引了不少加工企业落户,实现“口岸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目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已经落户234家企业,形成了进口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出口装备制造、医用材料、跨境电商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文】

5
“老外贸”见证边民互市火热发展

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一景。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塔城地区不断推进巴克图口岸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互市生意,边民互市贸易的不断升级体现着口岸的发展。如今的中哈边民互市丝路文化商品城已是一座集批发零售中心、跨境电商线下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塔城地区通过开展特色旅游购物促消费活动,进一步聚集口岸商旅文体业态,丰富口岸特色消费场景,推动口岸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巴克图口岸和边民互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今,塔城地区边民互市备案边民合作社13家、边民3500余人,开展落地加工企业4家,加工增值率平均可达20%。【全文】

6
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开放功能

  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大背景下,以口岸为载体,以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为基础,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元素的双向反馈,进而带动区域贸易、加工、仓储、电子商务、旅游购物、边民互市、金融服务、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有效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对外开放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文】

  【继续阅读】

  观口岸 大道通衢

  乘风而起 因“边”而兴

  阿拉山口:“黄金通道”上“筑巢引凤”

  “老外贸”见证边民互市火热发展

  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开放功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王萌]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