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接力,百年小曲更悠扬
2024-05-16 08:47:12 农民日报

  五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文化广场东北角一座仿古小亭下,一个见证历史风雨沧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疆传唱数百年的汉语剧种——新疆曲子戏正在精彩上演。

  新疆曲子戏俗称“新疆小曲子”,是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平弦等戏曲为基础,通过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逐步形成并完善的风格独特的戏曲剧种。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在芳草湖农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曲子戏在农场传唱已有150多年。

  “咱们农场曲子戏能流传下来,离不开一代代农场人的传承接力。”芳草湖农场曲子戏传习班负责人蒋兆贵说。

  30年前,当现代的文化娱乐方式席卷而来,芳草湖农场三十三连退休职工徐正强带着徐正友、朱金贵、刘忠花、桂玉兰等老人组成曲子戏班,一直坚守着对曲子戏的热爱。

  2007年,蒋兆贵和妻子刘志英、魏红等一批曲子戏爱好者加入戏班里,将班子发展得越来越大。

  今年65岁的蒋兆贵出生在芳草湖农场三十三连。小时候,蒋兆贵常在麦场、地头或土炕上听曲子戏。耳濡目染,他对笛子、二胡等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演出间歇,他就拿起戏班子的笛子吹两下、拿起二胡拉一会。后来,在徐正强的指导下,学会了二胡、板胡、三弦等6种乐器的演奏。

  “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就用铁皮罐头盒做把二胡学习。”蒋兆贵说。

  1978年,蒋兆贵和戏迷刘志英结婚。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和工作繁忙,蒋兆贵那把自制的二胡渐渐落上了灰尘。

  2007年8月,蒋兆贵退休了,女儿蒋梦清为父亲购买了一把二胡,重新唤起他对曲子戏的热情,于是蒋兆贵和妻子双双回归到曲子戏班,悠扬的二胡声开始在连队响起。

  2011年,蒋兆贵开始担任芳草湖农场曲子戏传习班负责人。夫妻俩通过挖掘和培养,不到一年时间,传习班发展到26人。蒋兆贵组织大家每天排练,定期演出。

  2007年,退休后的潘进芳和丈夫殷生禄搬到昌吉市居住。当潘进芳在当地社区听到熟悉的曲子戏时非常激动,就加入当地团队开始学唱曲子戏。“我媳妇有时候晚上睡着了嘴里都在念戏文。”殷生禄说。

  凭借着对曲子戏的热爱,潘进芳很快融入昌吉市的曲子戏团队中,不但学会6出传统戏,还学会《你妈我妈都是妈》《退婚》等现代曲子戏。

  2012年,潘进芳又加入芳草湖农场曲子戏传习班,将昌吉市的好戏、好经验带到了家乡。她也成为芳草湖农场与周边市县曲子戏演员们相互学习的纽带。

  “把昌吉市的戏友们引领到芳草湖,把芳草湖的戏友带到昌吉市,这样的交流活动每年都开展四五次。”潘进芳说。

  曲子戏《花亭相会》唱的是一对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芳草湖农场曲子戏传习班里唱这出戏的是谢登发和闫友玲夫妇,夫唱妇随已经十个年头。

  目前,在演员们共同努力下,芳草湖农场曲子戏传习班能够完整表演15出曲子戏,购置戏服、道具80余套,乐器近百把,每一出戏都表演动人、唱腔悠扬、伴奏铿锵。

  近年,芳草湖农场曲子戏传习班的演员们,多次在兵团、六师及昌吉州的曲子戏比赛和汇演中获奖。2019年,芳草湖农场(曲子戏)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23年2月,蒋兆贵被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聘为新疆曲子戏领域驻所研究员。同时,芳草湖农场被确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新疆曲子戏实训基地。

  “农场坚持选送曲子戏演员外出进行专业培训学习,让曲子戏更加动听。”芳草湖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庄冉说。

[责任编辑:薛路]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