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红旗农场采取“非遗+合作社+绣娘”的方式,守护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的传统技艺,求创新求变化,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绣”出一条致富新路。
● 史玉江 / 文
走进五家渠市红旗农场绣丽美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妇女们三两围坐,欢声笑语,一针一线或绣着哈萨克族毡绣,或绣着布绣,穿针引线之间,一幅幅精美的图案跃然而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认定99家企业和单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五家渠红旗农场绣丽美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入选。近年来,红旗农场采取“非遗+合作社+绣娘”的方式,守护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的传统技艺,求创新求变化,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绣”出一条致富新路。
传统刺绣技艺得以传承
在红旗农场,流传着历史悠久的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技艺,并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作品。资料图片
毡绣和布绣就是在毡子或者布面上绣制各种图案,传统的图案包括羊角牛角、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红旗农场的哈萨克族妇女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第四代传承人、美丽刺绣合作社负责人库拉西就是其中一位。
库拉西从小跟着母亲学毡绣布绣技艺,14岁就能独立完成绣品。“我们哈萨克族姑娘从小就学习毡绣与布绣,我从没丢下过这门技艺。结婚以后,我继续向婆婆学习,至今已经30多年了。”
“哈萨克族人所绣内容与草原生活密切相关,构图多采用连环对称形式。”库拉西说,花毡在哈萨克族人的生活中用途广泛,“房间里要铺花毡,坐垫上、炕上、出门去草原上休息都要铺花毡。”
“我们以项目保护为目的,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让非遗积极融入现代生活,不仅能增强哈萨克族刺绣的传承活力,还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红旗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杜红勇表示。
2019年,红旗农场选送的哈萨克族毡绣、布绣项目,荣获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半决赛传承奖。
目前,库拉西带了3个徒弟,“我希望更多的人来传承和保护这项国家级‘非遗’,让哈萨克族民族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刺绣产品从传统走向现代
多年来,库拉西把传统手绣与现代机绣工艺相结合,既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又大大提升了制作效率,为毡绣和布绣的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库拉西打开手机相册,展示一幅用丝线绣成的玫瑰花绣品。“苏绣的技法和哈萨克族传统技法有很多不同,可以给我灵感,这幅作品就是我学会苏绣技艺后,结合哈萨克族传统技法创作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毡绣、布绣技艺,为广大哈萨克族妇女搭建增收致富的平台。红旗农场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库拉西也在农场的扶助下,在孵化园里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向前来学习的哈萨克族妇女传授。
“我们建车间、购置设备,并选派专门的经纪人与商家洽谈订单,以保证毡绣、布绣作品的市场销路,形成毡绣、布绣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联动机制。”红旗农场十二连党支部书记黄振辉说。
有了施展才艺的场地,妇女们开始大显身手。“过去,我们在自己家里绣,一个月也绣不出几件成品。现在不仅能跟合作社里的姐妹交流,产品做得更快了,销路也不用发愁了。”合作社社员古丽旦·巴格达表示。
“我们在绣品中融入很多现代文化元素,使图案更具时代性,文化和艺术的感染力更强,还使用了一些其他地区技艺,比如汴绣、苏绣技艺,让绣品工艺更多元化。”库拉西说。
示范基地还专门开设哈萨克毡绣、布绣展馆,展出用绣品制作的服饰、刺绣装饰画、床上用品、桌椅盖布、挂毯、地毯、毡房摆件等,不定期安排绣娘进行现场绣法展示,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绣品上的“花团锦簇、落英缤纷”从何而来。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红旗农场紧抓时机,及时推出“乡村振兴,非遗同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哈萨克毡绣、布绣展示直播”,收获了大量粉丝。
红旗农场还通过官方账号“兵团红旗农场”讲解非遗刺绣文化,不仅加快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产品也通过直播走向全国各地。
合作社成为“共富”的摇篮
2002年以来,库拉西从事毡绣、布绣制作的同时带领红旗农场十二连妇女一起制作销售,带动众多绣娘增收致富。
2023年冬季,十二连的哈萨克族妇女们在连队党支部的鼓励和动员下,新成立4个工作室,并入驻了孵化园。
“连队通过妇女大会动员、工作人员走访入户宣传等方式,鼓励更多妇女投入到哈萨克毡绣、布绣生产中来,现在每个工作室有4到5人。”十二连党支部书记黄振辉告诉笔者,为解决产品单一问题,党支部组建了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生产群,鼓励大家将自己看到的优秀作品发到群里,让传统绣娘开阔眼界,启发创作灵感。
拥有一间工作室的古丽旦·巴格达提说,“这里环境好,设备好,能专心做毡绣、布绣。不仅能上班,还能兼顾家里的事。”
“以前就是我一家,订单多了顾不上,现在做的人多了,订单也拿得多,相信今年生意会更好。”库拉西说,她会将自己的订单分给有困难的家庭,帮助家庭中有困难的妇女。
“小的毡秀布绣作品几百元不等,大的毡秀布绣作品售价8000元左右。”库拉西说目前最受欢迎的是手包、电脑包等,“男士女士都喜欢,一年可赚个20万元左右。”
目前,红旗农场为合作社累计购置绣花机44台,建成了4个机绣车间,每年生产毡绣、布绣品1000多平方米。如今,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0多人,人均增收约2.5万元。
群众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红旗农场将深入挖掘传统刺绣产业的巨大潜力,推动合作社、实体店、电商平台一起发展,让非遗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推动乡村振兴快步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