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11月23日,袁江熟练地转动阀门,看着管道上的水表压力达标,他又大步迈向总控室,仔细查看各项仪表数据。“我们这里是温泉地热源取水的起点,要24小时不间断作业。”说着,他抬手指向门外,“你们看,外面有3口井,里面的温泉水既能泡澡还能供暖,一举两得。”
袁江是温泉县恒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水源热泵站的工作人员,水源热泵站位于温泉县博格达尔山坡北侧。在泵站往东约300米的地方,3口生产井整齐排列,井中温泉水汩汩涌动,热气腾腾。不远处,8口回灌井错落分布。
11月23日,温泉县恒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水源热泵站工作人员袁江转动阀门调节水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这些井里的水温常年在60℃左右。抽出的水经过处理,既能为酒店、民宿等休闲场所提供沐浴、泡澡等康养服务,又可以作为城市供热的热源。”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制冷学会副会长齐典伟说,取热系统通过取水管道,将温泉水引入水源热泵站,利用换热器吸走水中的热量。而冷却后的水,再通过回灌井回注地下,实现了“取热不耗水”的生态循环,大大降低了供暖的碳排放量。
温泉县恒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清洁供暖中心主管袁振飚介绍,室外温度在2℃以上时,温泉水从水源热泵站“起程”,输送到清洁能源中心站,过滤净化处理泥沙和杂质以后,流向0级板式换热器,直接与供热管网的水交换热量。之后,失去热量的温泉水会顺着回灌管道向回灌井的方向流走。此时,供热管网里的水温度上升,居民家就暖和起来。
11月23日,袁振飚介绍温泉水的往返以及利用过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摄
“当室外温度在2℃至-8℃时,我们会启用1级板式换热器和2级板式换热器,结合热泵机组设备来吸收温泉水的热量。把供热管网的水二次加热至70℃-75℃,即可提高居民家中的供暖温度。”袁振飚解释,当遇到极寒天气,温泉水和热泵机组设备里的水温无法满足供暖需求的时候,需要启用电锅炉+蓄热系统补偿加热,把供热管网里的水温升至85℃-90℃,来提高居民家中供暖温度。最后,被取走热量的温泉水,都会沿着回灌管道流入回灌井中,经过循环泵重新返回地下。
“以前,我们靠燃煤锅炉供暖。现在,依托地热资源的温泉水供暖,真正实现了供暖领域的清洁低碳转型。”温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超说。2016年,温泉县博格达尔山区域探明为大型低温地热田。去年4月,温泉县实施了总投资3.2亿元的清洁能源(地热供热工程)项目,并于当年10月试运行,让95万平方米的城区通过地热资源“暖起来”。
今年10月,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的18万平方米也纳入了供暖范围。24日晚,记者在八十八团一连居民张冬梅家中看到,她家的温度计显示为24℃。“过去烧煤供暖,煤烟污染大。现在,用地热资源供暖,节能又环保。”张冬梅高兴地说。
目前,温泉县地热与电能联合供暖,供暖面积达113万平方米。
据了解,自清洁能源(地热供热工程)项目运行以来,对比燃煤锅炉,烟尘减少排放量10.57吨,二氧化硫减少排放量175.92吨,氮氧化物减少排放量305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量6.14万吨,绿色成效明显,环保效益亮眼。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