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备受瞩目的新疆文学领域最高奖项——首届“天山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5部获奖作品和5部提名奖作品榜上有名,人民艺术家王蒙获“天山文学奖·杰出贡献奖。”
5部获奖作品分别为阿拉提·阿斯木的长篇小说新作《他人的篝火》,阿舍最新长篇小说《阿娜河畔》, 叶尔克西长篇小说《白水台》,章德益的诗集《章德益诗选》,周涛(已逝)的《周涛散文自选集》。
5部提名作品分别为董立勃长篇小说《可可托海往事》,吉尔诗集《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李健小说集《脐血之地》,李娟散文集《记一忘三二》,周智慧散文集《解忧牧场札记》。
据了解,天山文学奖评奖办公室自10月8日起发布征集作品公告,共有18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携作品积极响应,经初评选定20部作品入围,最终,于11月25日组织了终评工作,投票产生5部获奖作品和5部提名奖作品。
“天山文学奖”是天山文艺奖中的特别奖。参评作品不限体裁,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评论等均可参评。“天山文学奖”表彰新疆题材文学精品,旨在展现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美丽新疆,引领新疆题材文学创作不断向“高峰”迈进。
“这是新疆文学奖项首次面向海内外,面向全世界公开征集作品,是新疆文化自信的体现,意义非常重大。”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熊红久说,设立这一奖项,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更加深入到生活深处,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情感深处,讲述新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和真实愿望。
业内专家认为,天山文学奖的出现,不仅为新疆作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作品的重要平台,也提升了新疆文学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一奖项的设立,标志着新疆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届天山文学奖受到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人们对新疆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和热切期待。”中国作协副主席、首届天山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阎晶明说,天山文学奖的设立,将进一步激励新疆各民族作家的创作热情,从新疆走出去的诗人、小说家也将在天山文学奖的带动下,进一步激发创作新疆题材作品的积极性,进而吸引全国更多作家来到新疆、书写新疆。
据了解,天山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评选出不超过5部提名奖作品。获奖作品每部奖励人民币50万元、提名奖作品每部奖励人民币10万元,“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奖励人民币100万元(均为税后金额)。
继续阅读
获奖、提名作家访谈 :相信文学的力量
阿拉提·阿斯木,自治区文联原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山文学奖获得者。受访者提供
阿拉提·阿斯木:我在思考,好作品怎样才能写出来?
阿拉提·阿斯木,自治区文联原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阿拉提·阿斯木四十年写作生涯中,他获奖无数,曾以小说《那醒来的和睡着的马》获1984年上海《萌芽》优秀作品奖、《生活万岁》获1987年新疆优秀作品奖,《金矿》获1998年《伊犁河》文学奖等。
阿拉提·阿斯木获奖作品《他人的篝火》书影。受访者提供
天山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新作《他人的篝火》,是一部描写几位文学翻译家工作生活的长篇小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三位翻译家不断充实自己,翻译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同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也潜心研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认为文学翻译也是一种“他人的篝火”,一种美美与共的基础和可能性,从而也成功地书写了自己的翻译人生。把众多优秀的作品,如“他人的篝火”,翻译介绍给了各民族读者,在社会生活中,也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全书在“我”和两位翻译朋友,妙语连珠和思维碰撞间,闪现着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性格特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获得天山文学奖,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促进。”阿拉提·阿斯木说,在感动和兴奋同时,自己一直以来最多的思考是:“好作品怎样才能不停写出来?”
“天山文学奖的设立,让自己更加明确,现在的方向,就是继续着重书写新疆题材的作品。”阿拉提·阿斯木说,改革开放直至进入新时代,新疆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从经济、文化、民生、教育各个层面,要写的东西和内容太多了。
“我的心得是:在新疆题材的创作上,想要有突破,必须在题材、写作、语言上,写大家喜欢看的作品。”阿拉提·阿斯木认为,新疆文学优势很大,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到具体实施,始终都在关心着新疆各民族生活和发展,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是浓墨重彩,值得书写的一笔,而作为新疆作家,更应当用最美好的文字,中华文化的温暖和力量,来书写这些故事。
“每一个民族都是一片鲜艳的花朵,这些花朵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巨大的花坛,就是一个鼓舞人心团结奋斗的永远的、坚强的、美好的力量,我们要珍视这样的力量,把我们的写作基础,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来,坚持这个理念,并在作品中写出来,写出能够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等等的文学精品,以此回报支持我们创作的广大读者和社会力量。”阿拉提·阿斯木说。
作家董立勃。受访者提供
董立勃:相信文学的力量
董立勃,新疆出生长大,已出版长篇小说《白豆》《烈日》《米香》等二十余部。在《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获过多种文学奖项,多部小说改编为影视剧。
董立勃天山文学奖提名奖作品《可可托海往事》书影。受访者提供
天山文学奖提名作品《可可托海往事》,是一部有关可可托海的编年史。这部作品有意识地借鉴非虚构的创作手法,重现了上世纪50年代援疆儿女在可可托海矿区为新中国建设而挥洒青春的场景,展示了老一辈可可托海人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
董立勃在谈到数十年创作历程时说,自己一直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知道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并且想让读者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从中不仅能够得到文学诗意的享受,还能够对社会和人性多一些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董立勃对《可可托海往事》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兼具“文学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文学性”的作品,他希望通过文字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为了理想而奉献自我、不惧牺牲的精神。
“我生长在新疆,我的创作灵感全部都是与新疆相关的人和事。”董立勃说,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就使得在这样的环境形成的文学,有了它不可替代的质地。只要新疆的文学工作者在能够真诚地表达书写,创造出的作品一定和会别的地方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优势。刘亮程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李娟的散文能够引起现象级的轰动,就是这种优势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显示了新疆文学发展的潜力有多么大。也就是说,新疆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 只要具有文学不可或缺的禀赋,足够勤奋努力,那么也是一样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天山文学奖如此大力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奖励,是破天荒的。它体现出政府对‘文化润疆’的高度重视,也会极大地激发起新疆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好作家和好作品出现。”董立勃说,文学作为各种艺术的母体,理应得到应有的关注支持。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社会的效益,会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届天山文学奖无疑会对推动新疆文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很荣幸获得首届天山文学奖提名奖,我会把它当作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努力在有生之年写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新疆这片土地的作品。”董立勃说,人们应该相信文学的力量。只要俯下身子拥抱脚下的土地,就一定能寻找到金子般的故事:“我还不知道下一部小说要写的故事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一定是发生在西部,发生在新疆。”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蔡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