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词:来看古代女子美发神器
2024-12-01 14:42:58 石榴云/新疆日报

  一音一韵,听新疆故事;一词一句,探文化精髓。

  《辨词》栏目深入挖掘新疆的地理、历史、民俗、美食等元素,选取具有深厚历史积淀与独特地域特色的词条辨音解析。在悠扬变化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和读者一起领略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体验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漆梳和漆篦,2002年出土于若羌县罗布泊北部荒漠雅丹群的LE古城(方城)葬,属于汉晋时期历史遗存,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漆篦中“篦”念“bì”。

巴州博物馆馆藏的漆梳和漆篦。图片来源:石榴云/今日新疆

  漆梳、漆篦两件文物外形均呈上圆下方、形似马蹄,表面涂有黑漆。漆梳表面装饰有黄红色的点纹,梳齿12枚,齿长2.2厘米,保存相对完好;漆篦色彩相对更为艳丽,其一面装饰有橘黄色的云纹,另一面装饰有黄红色的点纹,梳齿32枚,齿长3.7厘米,部分有残损。

  漆梳和漆篦均属漆器,作为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梳和篦一直被统称为“栉”,齿稀者叫“梳”,齿密者叫“篦”。篦子中间有篦梁,两侧有篦齿,是古代去痒篦污、疏通经络的工具,古代还把梳理头发的人称为“篦头师傅”。梳和篦不仅是梳理头发的重要工具,更是必不可少的饰品。在宋代,女子用篦子理眉,男子用其整鬓,女子还会把精美的篦子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就像现在流行的发夹一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整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魏燕慧]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