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新疆红钱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红’。由于南疆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红钱中含纯铜量在90%左右,绝大部分都是用新疆当地开采的纯净红铜所铸造。其铜钱色泽柔和,红润自然,因此人们将新疆铸造的铜钱统称为新疆红钱。”1月13日,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内,副馆长巴音才次克正为参观的群众介绍新疆红钱的来历。
1月13日,市民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方圆话乾坤——巴州博物馆藏红钱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摄
为了让库尔勒市民过一个有意义的新春佳节,近日,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联合酒泉市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等单位,精心推出“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失海外文物复制展”和“方圆话乾坤——巴州博物馆藏红钱展”两大展览。这两项展览将一直持续至3月31日。
“这枚是乾隆红钱,那枚是道光红钱……每一枚新疆红钱都蕴含着当时社会诸多方面的历史元素和文化记忆,它书写了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的篇章。”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刘鸿洁介绍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出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这些钱币充分表明,新疆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有力地证明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一枚枚红钱、一幅幅壁画、一卷卷敦煌遗书前,围满了前来参观的观众。大家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仿佛穿越历史时空,与古人展开对话,揣摩他们的艺术构思,深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月2日,市民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失海外文物复制展”。 巴音才次克摄
“‘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失海外文物复制展’展出的80幅文物复制品,均选自流失在英、法、俄、日等国收藏单位的敦煌藏经资料。”巴音才次克说,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是基于原作进行无损扫描,以原大原色的标准制作,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文物的原貌。通过这次公开展示,让大家无需走出国门,便能近距离观赏那些流失在海外的敦煌遗珍。
“这两场展览让我了解到了不少历史文化知识,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库尔勒市民谷永涛感慨地说。
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蔺雪萍表示,这两场展览不仅为大家呈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还充当起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库尔勒与各地文博机构的距离,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娓娓道来”,让文化“展现魅力”,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