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冉虎
1月7日,A股上市公司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普利制药”变更为“*ST普利”。这拉开了上市公司退市新规实施的序幕。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退市新规”),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同步修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进一步严格了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标准,并拓宽了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
这一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随着退市新规全面实施,哪些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投资者又该如何回避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对此,记者采访了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市场总监张培,请他解析“退市新规”,指导投资者如何回避上市公司退市风险。
“退市新规设置了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交易类四类退市情形。”张培解释,财务类退市情形是指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中有负值,主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北交所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且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
由于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告应不晚于报告期次年的1月31日,加之2025年春节因素,因此2025年1月27日前是投资者规避财务类退市情形的关键时间窗口。“投资者要密切关注上市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避免购买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这是企业经营不善的重要信号。”张培解释说,“投资者还应关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因为一旦业绩亏损,这类股票很可能被ST(即特别处理),进而有退市风险。”
规范类退市情形包括“控股股东等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达一定标准”“审计意见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等,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包括“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其他重大违法情形”等。
对于这两类退市情形,张培建议投资者,留心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质押比例过高,控制权无序争夺的情况,这说明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混乱,公司决策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开展业务,可能被纳入退市。“‘审计意见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情形比较好防范,只需看看上市公司前一年年度报告的审计意见即可做出判断。”张培说。
“上市公司有没有财务造假,很好判断。”张培介绍,一般来说,涉及因财务造假被退市或ST之前,监管部门都会对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规避这类退市风险,投资者可以查询前一年以来,上市公司是否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过,被立案调查的股票就不要投资了。
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票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5亿元(主板)或者3亿元(创业板和科创板)等情况均属于交易类退市情形。张培指出,从以往经历来看,交易类退市情形主要集中在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因此,投资者需要注意回避微盘股。此外,股价在2元以下、总市值在8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也要回避。
“近期,2024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即将披露,今年是‘退市新规’适用的第一年,可能会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因达到新的退市标准而面临退市。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年度报告,并养成阅读年度报告的习惯。”张培表示,从长期来看,“退市新规”的全面实施将促使资本市场的有限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投资选择和保障,也将为股市的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