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2月17日,又是新的一周。周丽娟按照惯例打开手机里的“智高新”小程序,完成了今日签到,1个积分到手。随后看到有居民发布楼下有杂物的照片,她下楼遛弯时顺手清理了。解决了这件小事,她又得到4个积分,“我现在有100个积分了,相当于10元钱。能兑换东西,还能帮着治理小区,一举两得。”
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今年元宵节社火活动前夕,退休人员通过参加社区开设的国风妆造和礼仪课程,在社火演员妆造上大显身手,还赚到了退休后的第一笔零花钱。参加完活动,他们又陆续领到自己的5个积分。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利用辖区传统文化场馆资源,开设妆造课程、礼仪课程。张凌萱摄
“退休后还有活干,有积分赚,真是双倍快乐”“是呀,可别小看这个积分,可以去相应店铺兑换我们需要的服务呢”……居民们说着便拿起手机,兴奋地查看自己能兑换的商品和服务。
社区居民口中的积分兑换是三工社区创新的一项工作方法。这是一种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居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治理,可以获得由社区发放的积分,1个积分等值于1角钱,可以直接兑换物品,也可以当作现金抵扣使用,还能换取辖区理发店和餐饮店发放的抵扣券。
“居民有8种模式可以兑换积分,可以是随手拍,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积分,也可以是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填写问卷调查获得积分。”三工社区党委书记马倩将这种形式比喻成“时间银行”,将参与“时间银行”作为一种长期的志愿服务模式,持续积累服务时长和积分,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更多帮助,从而促进居民互助,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小积分如何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三工社区有一套方法。
2月17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居民到社区了解可以用积分兑换的商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摄
社区先是把积分兑换的8种模式制作成一个视频,发布在社区居民微信群中,让居民知道如何获取积分。光有视频不够,社区工作人员还会通过随手拍、揭榜任务等带动居民一起获取积分。
当发现热心居民做好人好事,社区工作人员会立刻记录下来,通过后台给予奖励。还会将线上商城兑换的商品搬到活动现场,让居民体验线下兑换的乐趣。
“为了促进居民常态化参与,我们一直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引导,每天用‘今天你签到了吗’等宣传用语与居民打招呼,居民连续签到一年就能获得1250个积分,这样能够促进居民养成积攒积分的好习惯。”马倩说。
自从有了积分兑换工作法,整个社区焕发出新活力。以前总是抱怨小区环境卫生差的退休人员,现在会主动加入清理小区积雪的队伍;一些对社区治理漠不关心的居民,如今也会时不时拿出手机拍下一些不文明行为后发布出来;也有年轻居民走出家门,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实现小心愿。
社区居民刘志豪对此感受颇深。前不久他在家热饭后忘记关煤气就出了门,锅里饭的煳味飘到楼上。“楼上邻居及时把这一情况反映到平台上,社区工作人员收到提示立马通知我,避免了事故发生。”刘志豪说,楼上邻居因做了好人好事被社区赋分,他与邻居的关系也拉近了。如今,看到谁家有困难,他也会主动帮忙解决。
“有人发现问题,有人解决问题,居民们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活动,也充实了基层治理力量。”社区的变化让马倩感到欣慰,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
“姐,这个积分兑换有没有啥更有意思的物品了?”在社区办完事,年轻居民马涛看着积分兑换窗口的物品问道。
“有啊,我们现在正和辖区一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接资源,过两天,咱们的积分兑换区就能兑换非遗体验课程了。”马倩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