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春季第三个节气,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呜,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惊蛰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C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C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C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制作 司路路
监制 姚彤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