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公路上的“生命救助站”——记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赛图拉边境派出所
2025-03-05 21:33:33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事发地海拔4700米,气温零下十来摄氏度,因为没油车上暖气也开不了,要不是派出所及时送来柴油,后果不敢想象。”3月5日,说起此前在新藏公路上的一段行车经历,货车司机托师傅仍心有余悸。

  2月20日,托师傅从新疆叶城县出发,驾驶一辆货车前往西藏阿里地区送货,不料行至2971公里处,燃油耗尽车辆抛锚停在路边。托师傅等了许久,不见有过路车辆,遂打电话报警求助。大约1个小时后,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驱车80余公里,将一桶柴油送到跟前,解了燃眉之急。

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帮助修理抛锚的货车。谢雨生摄

  新藏公路,大部分路段位于高寒缺氧的无人区,这条路临水临崖,山区海拔高,道路狭窄,弯道多,行驶条件极为苛刻。位于喀喇昆仑山脉腹地的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扼守这条公路进出新疆、西藏的咽喉要道,素有“昆仑第一所”之称。“为过往人员提供安全和便利,守护新藏公路平安,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使命。”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所长曹程说。

  新藏公路上发生车辆抛锚、游客出现高原反应等情况,赛图拉边境派出所都会及时开展救助。该所创新推出“流动汽修站”,20余名民警具有汽修技能,可在极寒天气下快速更换轮胎。派出所里,高原药品总是常备,日常用品总是常存,该所被过往群众亲切称为“生命救助站”“加油站”和“希望站”。

  2月2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新藏公路沿线出现大范围大风降雪天气,不少过往车辆因路滑滞留在路上。赛图拉边境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将方便面、饮料等物资送到旅客手上,逐辆车询问旅客身体状况、是否准备了氧气瓶,贴心服务温暖了旅客们的心窝。

  赛图拉边境派出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为过往旅客、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3年来,累计提供无偿服务2000余次,发放应急物资1300件,救助旅客150余人次、车辆120辆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开展“马背上的普法”行程超10万公里。

  “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这是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每周,派出所都有巡边和入户走访任务,辖区每一条艰险的山间小道,群众遇到的每一个难题,以及变化多端的天气、稀薄的氧气,都是对派出所民警的挑战。

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在巡逻路上向国旗敬礼。谢雨生摄

  赛图拉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有8000多平方公里,五分之四都是无人区,驻地平均海拔4500米。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住在喀喇昆仑山最深处,从派出所到最近一户居住点几乎全是“搓板路”,有些路段位于陡峭的悬崖峭壁间,下面就是湍急的冰河,人走在路上稍不注意,可能就是生死离别。

  “后面的路比较险,汽车、摩托车都过不去,我们只能走路或者骑毛驴,进去一趟将近2个小时。”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麻那提·巴的力汗说:“这是我们的辖区、我们的边境线,不管多艰苦,多艰难,都要走。”

  2月初,牧民凯麦尔妮萨·艾散家的太阳能发电机坏了,看不了电视,打电话给赛图拉边境派出所。很快,就有民警背着工具上门修好故障。

  凯麦尔妮萨居住的村子里,共有170余户人家,每家每户用的太阳能发电机,都是赛图拉边境派出所与驻地政府联合筹资购买的。为助力辖区群众经济发展,派出所与驻地政府还联合引进了现代畜牧业技术培训,让牧民每年户均增收2万余元。

  在雪域高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用一件件暖心实事、一次次及时救援,生动诠释着雷锋精神。近日,该所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

  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教导员韩乾表示,这是对派出所为民初心的褒奖,更是对做好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勤务,以‘螺丝钉’姿态守好祖国山河,不断丰富创新方法手段,更好服务群众。”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董潇涵]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