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 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呼吁每个人将睡眠健康放在首位!
夜不能寐是为啥?中医有哪些日常方子有助于睡眠?记者采访了自治区首届青年岐黄学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家平。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人类的生命、生活必须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昼夜更替是阴阳运动的结果。大概意思是,阳气入于阴分的时候人就睡着了,阳气从阴分出来的时候人就醒了。如果这个规律被打破,就会出现失眠。
体质比较差,阳气不足,如老年人阳虚,可能会出现失眠;阴气太弱,阴阳二气无法交合,出现阴虚,也会导致失眠。阴阳交合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一些障碍,如痰湿、瘀血、湿热、火邪等,都会导致阴阳交合出现障碍,引发失眠。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失眠的核心在于调整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清除体内的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湿热等,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通过针对不同体质和病因的个性化治疗,中医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比如,对于阳气不足的患者,通过温阳的方法来增强阳气,改善因阳虚导致的失眠;针对阴虚血少的患者,采用滋阴养血的疗法,以补充阴液,平衡阴阳;对于体内有痰湿的患者,通过化痰祛湿的方法,清除体内的痰湿,促进阴阳的自然相交;对于有瘀血症状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以消除瘀血对阴阳平衡的干扰;对于体内有湿热的患者,通过清热利湿的方法,清除湿热,恢复阴阳的和谐状态。
日常生活中,针对不同的失眠分型,中医也有一些改善睡眠的食疗方法:
1.痰湿型失眠
主要表现为痰多、舌苔厚腻、大便黏腻、脾胃功能较弱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常采用健脾化痰的方法进行调理。
可用陈皮、茯苓、竹茹等中药材泡水或煮茶饮用。这些药材具有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的功效,有助于改善痰湿内阻引起的失眠问题。
也可选用中成药二陈丸或温胆丸,有化痰湿功效。
2.心脾两虚型失眠
心脾两虚型失眠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熬夜或气血不足的人群,常表现为乏力气短、睡眠浅而易醒、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从而引发失眠。
可用桂圆、龙眼泡水代茶饮用,或与小米一同煮粥食用。桂圆和龙眼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小米则能健脾和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也可选用中成药归脾丸。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乏力等症状。
3.肝血不足型失眠
多因长期熬夜、过度用眼或情绪波动导致肝阴耗损、肝血亏虚,常表现为眼睛干涩、口燥咽干、烦躁易怒,女性还可能伴有月经量少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血不足会导致心神失养,从而引发失眠。
可用酸枣仁泡茶或煮粥食用。酸枣仁具有养肝血、宁心安神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问题。
也可选用中医经典名方酸枣仁汤。该方剂以酸枣仁为主药,配伍其他养肝安神的中药材,能够有效缓解肝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烦躁等症状。
4.心肝火旺型失眠
多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或肝气郁结化火所致,常表现为心烦气躁、易怒、失眠多梦,甚至伴有口舌生疮、大便偏干、小便偏黄等症状。中医认为,心肝火旺会扰乱心神,导致睡眠障碍。
可选用加味逍遥丸,有疏肝解郁、清热泻火的功效,适用于心肝火旺引起的失眠、烦躁等症状。
也可用莲子心、菊花、决明子泡茶饮用。这些药材具有清肝泻火、宁心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肝火旺导致的失眠问题。
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施治,以确保疗效。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