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娇作
[案情]
王某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一家福利彩票站经营者,杨某是一名铁杆彩民。因购买次数频繁,双方关系密切,王某多次为杨某垫钱买彩票,并在微信上逐笔告知杨某欠付彩票款数额。2022年11月,王某向杨某索要未结彩票款项53410元,杨某出具借条承诺于2023年12月30日前归还。
然而过了还款期,杨某一直未偿还借款,于是王某将其诉至法庭。杨某辩称,自己从未向王某借款,王某以赊销方式出售彩票的行为违反《彩票管理条例》的规定,应属无效,不同意偿还案涉款项。
[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说法]
“杨某从王某处购买彩票,王某将购买彩票后欠付数额通过微信逐笔告知杨某进行确认,杨某未提出异议,并在被索要未结彩票欠款后向王某出具借条,该借条实质为对双方之间债务的清算,应以民间借贷关系处理。”提起这起案件,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吴婷表示,杨某作为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向王某履行还款义务;王某允许杨某赊账购买彩票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彩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但该规定系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非影响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并不会导致销售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对杨某的该项上诉意见,法院依法不予支持。经一审、二审后,最终法院判决杨某向王某偿还案涉借款53410元。
“杨某通过微信方式从王某处购买彩票,双方形成买卖合同关系。”吴婷解释,杨某与王某进行结算,并向王某出具借条,系对前期债权债务的清算,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王某可依据该借条向杨某主张权利。现实中,当事人之间发生买卖、承揽、股权转债权、合伙纠纷、损害赔偿等行为,却以民间借贷的形式来确认债权债务关系的情况并不鲜见。
吴婷提示广大彩民,彩票中奖本就是小概率事件,痴迷彩票可能导致沉迷赌彩、过度消费,造成购彩人财产损失和精神负担,在此提醒广大彩民理性、适度购彩。作为彩票销售方,应依法依规销售彩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整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