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跨越山海,她选择留在南疆
2025-04-14 19:35:26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清晨九点多,当阳光缓缓漫过托木尔峰,王晓庆就已经坐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人民法院的办公室里。

  “今天上午要把这些材料整理成卷宗,明天等着用呢。”4月10日,王晓庆等着电脑开机的空档,她的目光再一次落在桌子上的各类法律文书上。

  “我现在是温宿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离‘法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王晓庆说,2022年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她就一直希望能从事法律工作,这个愿望终于在2024年在祖国西北边陲成真。

图为王晓庆在温宿县民生社区向小朋友们宣讲法律知识。(资料图)图片由本人提供

  王晓庆,1998年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她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跨越数千公里,从祖国最东头来到最西边,并扎根在那里。

  时间回到2022年的毕业季,当同学们忙着面试时,王晓庆盯着祖国的地图出神。

  “晓庆,你打算去哪工作?北京还是上海?或者留在烟台?”父母问。

  “我想去新疆。”吹着海风,王晓庆的回答毫不犹豫。

  出乎意料的是,家人选择了支持。王晓庆当即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在温宿县团委工作。

  初到南疆,志愿服务并不浪漫。语言障碍让这个能背下各项法律条款的“学霸”,在巴扎日手足无措;干燥气候使得她接连流鼻血。但南疆的土地从不亏待意志坚定之人,真正让她融入这片土地的,是这里质朴的人民。

  “团委的工作经常让我们有机会去各村的中小学。”王晓庆说,2023年寒假,她与同事来到温宿县托乎拉乡红领巾小课堂,并认识了一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姑娘。

  当时孩子有很多题目不会写,王晓庆就耐心地一道道讲解。“老师,谢谢您。”末了,阿依古丽拉住了王晓庆的衣角,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包装纸有些皱巴巴的水果糖。

  “小姑娘告诉我,这是在巴扎上买的,舍不得吃,要送给我。”王晓庆说,那糖纸已经被揉得皱皱巴巴,看得出小姑娘很珍惜。于是,她将糖果一分为二,一人吃一半。

  “老师,等我考上大学,也要回来当老师。”小姑娘的这句话,让王晓庆心头一动。

  两年的服务期很快结束,王晓庆却爱上了这里。几经思量,她选择留下,到温宿县人民法院工作,在这里扎了根。

  初入法院系统,王晓庆熟悉又陌生。多年的法律专业学习,让她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法院工作更实际,更需要与群众心贴心交流。”王晓庆说。

  “张三欠李四劳务费怎么解决”“你家的羊群吃了我家草场的草料怎么处理”……诸如这样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纠纷,让王晓庆觉得现实比书本上教授的要复杂得多。

  在一起企业与农户的育苗合同纠纷中,负责调解的法官让王晓庆印象深刻。“当事人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一开始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王晓庆说,最后法官告知失信利害,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让双方达成和解。

  王晓庆意识到:司法不是冰冷的条文,调解民事纠纷,既要讲法条,更要讲情理。

  于是,她将这起调解案例编排成情景剧,在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法助营商·‘她’力量第四个女法官国际日”舞台上演出,大家交口称赞。

  “当我回望来时路,终于懂得服务边疆的志愿红与守护正义的法徽金,是同一颗赤子之心在不同时空的绽放。”王晓庆说,新疆大地教会她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身份转换,而是以生命熔铸使命,让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扎根边疆的年轮。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倩]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