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你为啥种魔芋?”记者问龚雪梅。
“魔芋太有魔力了!”龚雪梅不假思索。
“这3年,我像着了魔。今年更疯狂,索性玩把大的——种了1500亩地魔芋。”龚雪梅语速超快——快得生怕记者插话,或者担心记者也会像家里人、村里人那样,动摇她的种植决心。
4月5日,龚雪梅(左)和工人一起调试魔芋种植机。刘晓兰摄
39岁的龚雪梅是温泉县查干屯格乡莫都停浩图呼尔村村民。她嗓门大,走路快,被村民称为“魔芋女王”。
“把魔芋当成事业来干。”龚雪梅说,她与魔芋的缘分,始于奶奶。
“小时候,奶奶做的魔芋豆腐比肉还香。”自幼跟着奶奶在四川生活的龚雪梅,对后院里的魔芋念念不忘。
1995年,龚雪梅随父母定居温泉县。她种蔬菜、养鸡鸭、打过零工,有赔有赚。
“最惨的一次是2018年,家里承包了3座蔬菜大棚、两个养殖场,因为缺经验和技术,赔了30万元。”龚雪梅说,多亏还有挖掘机和铲车,靠机械揽活,到2022年还清了欠款。
这一年春天,龚雪梅去云南旅游,发现当地村民种植的魔芋销路很火。她瞒着丈夫买回150公斤魔芋种子,悄悄种在自家院子和屋后林带里。
“那时不敢让家人知道,怕他们又说我瞎折腾。”龚雪梅说,没想到,魔芋长势良好,1.2亩地竟赚了5000元。
2023年,龚雪梅和丈夫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为了测试土壤质量和魔芋产量,他们采取了窄行和宽行两种种植模式。
同年10月,窄行种植的魔芋每亩地赚了1万元。宽行种植的魔芋因她“想等长大些再卖”,遭遇两场大雪冻死在地里。
龚雪梅蹲在地头痛哭。她挖出魔芋,试图挽回一些损失。然而,冻魔芋根本卖不掉。
“看着妻子难过,我和儿子轮流安慰。”龚雪梅的丈夫顾茂峰说,他们把窄行魔芋卖掉一部分,另一部分放进仓库留作种芋,打算来年再好好干一场。
2024年,夫妻俩把魔芋种植面积扩大至400亩。秋天,魔芋以每公斤近7元的价格,被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的客商收购,共赚了270万元。
消息在村里传开。村民们纷纷找到龚雪梅——有人询问价格,有人看魔芋的长势,更多的人问:“啥时候教咱种?”
“种魔芋”成了村民谈论的热点词。村民吾加说,他们见过、吃过加工好的魔芋,从没见过魔芋植株。现在,他跟专家学会了种植技术,摸清了魔芋的生长习性。
村“两委”召开会议,派干部赴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考察市场,决心把魔芋产业做大做强。2024年11月,占地1000平方米的魔芋加工厂建成。今年2月,温泉县茂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
今年3月,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分会会长、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带着科研团队来新疆考察魔芋市场。4月,他们把龚雪梅的魔芋地当试验田,种植了100亩花魔芋、白魔芋和杂交魔芋。与此同时,新疆同疆共创数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龚雪梅夫妇以合作的形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7团和84团,种植了1500亩魔芋。
“我把地承包给合作社种魔芋,年底有2万元分红,妻子在魔芋加工厂上班,我们一年能赚15万元。”村民赛力山别克·库马西说,魔芋从“没人信”到“大家抢”,离不开龚雪梅不服输的干劲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有人笑我赌得大,有人笑我太痴狂。可他们不知道——这股‘魔力’是从奶奶后院里长出来的。”龚雪梅指着刚播下的魔芋,语气坚定地说:“我从没停止过学习与魔芋相关的各种知识。现在是水肥一体化种地,这些魔芋5月中旬就能发芽。人啊!也是一样,只要憋足了劲,准能等到破土而出的一天。”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