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新疆·飞手日记丨戈壁大漠不再孤寂
2025-06-18 00:04:26 石榴云/新疆日报

  文/图 吴静

  6月12日至16日,我作为飞手,参加了“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15日,我再次来到伊吾县淖毛湖镇的中电哈密太阳能热发电有限公司5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拍摄。

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戈壁上的光伏电站和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吴静摄

  我是地道新疆人,出生在石河子莫索湾。小时候,荒漠戈壁上的狂风、飞沙、骆驼刺、梭梭以及目之所及的土黄色,无不显示着一种荒凉和孤寂,仿佛已被大自然遗忘。那时的戈壁,寂静得让人心慌胆怯。

  我的摄影之路是从40年前的军旅生涯中开始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手中就没有离开过相机。大漠戈壁是我钟爱的拍摄对象,我常常背着沉重的器材背包,用双脚在戈壁大漠间行走丈量,拍摄了上万张展现戈壁自然之美的照片。

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戈壁,霞光中的风力发电站。吴静摄

  时光的巨轮滚滚向前,科技的力量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戈壁大漠。如今,我有了无人机,操控无人机升空拍摄,有了鹰一样的视角。俯瞰大地,眼前的景象宛如梦幻,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如今成为了新能源发展的前沿,已摇身一变,不再色调单一,不再孤寂。

  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城子光伏产业园、伊吾淖毛湖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还有那星罗棋布的风、光发电和储能设备,就像一群神奇的魔法师,轻轻挥动手中的魔杖,掀开了大漠戈壁神秘的“盖头”,让它尽情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戈壁,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定日镜和远处的风电“大风车”遥相呼应。吴静摄

  伊吾淖毛湖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是我每次飞行都忍不住驻足欣赏的奇景。当我操控无人机缓缓靠近,那座高耸入云的吸热塔宛如一座巍峨的灯塔,在炽热的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周围10000多面定日镜呈环形排列,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银色大军,精准无误地将阳光反射到塔顶。从高空俯瞰,定日镜阵列恰似一片波光粼粼的银色海洋,随着太阳的轨迹有序转动,仿佛在演绎一场气势恢宏的光影盛宴。每一次镜头捕捉到那绚丽的画面,我都仿佛能听到阳光与科技碰撞发出的激昂乐章。这座光热发电站,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大漠新生的象征,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在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一座座铁塔、一条条银线,组成了一条能源的高速公路,高效快捷地将新疆哈密的电能输送到重庆。

  千里电源一线牵,“疆电入渝”,这项伟大的创举,让我由衷地惊叹和自豪。作为我国首个投产的“沙戈荒”大基地外送工程,它就像一条横跨千里的能源巨龙,将新疆丰富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重庆。想象一下,那些曾经被视为无用之地的戈壁荒漠,如今正产生光明与动力,为几千里之外的城市注入勃勃生机,这是多么神奇而又伟大的转变啊!

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草原和荒漠间的输电铁塔。吴静摄

  “沙戈荒”新能源项目的推进,无疑是哈密这片热土上最耀眼的明珠。这些项目不仅在能源发电模式上大胆创新,还将新能源发展与生态治理巧妙结合。我亲眼目睹了“风光”电站建设过程中防风固沙的植被在戈壁上茁壮成长,曾经的荒漠逐渐披上了绿色新衣。这让我深刻领悟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曲,科技、经济、生态共同奏响美妙的旋律。

  作为飞手,我是这场戈壁之变的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我用无人机捕捉着大漠戈壁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从荒芜到繁荣,从寂静到喧嚣。曾经,戈壁是发展的阻碍;如今,它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热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漠戈壁将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而我,也将一如既往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瞬间,让更多人见证这场伟大的能源变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整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惠燕]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