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着沙漠看新疆丨一张工资表里的民生账单
2025-06-20 20:32:53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6月17日,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公示栏里的一张5月份工资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表格详细列出了183位员工的工资情况,当月累计发放工资371940元,员工月工资在2000元至6000元不等。

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胜军介绍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这个月许多员工请假回家收麦子了。在冬季红枣采收期,每天上班人数能达到500多人。按全勤计算,员工年收入在2万至6万不等,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说。

  这183位员工中,有从事机械维修的,有负责田间管理的,有驾驶机械车辆的。从田间地头到加工流水线,从种植到管理,每一位员工的收入都清晰明了地反映在工资表里,让每个人都能清楚自己的付出与回报。

  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阿日希村。成立16年来,公司治沙面积达3200余亩,建园种植枣树80万株。在红枣产业的带动下,阿日希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2173元,增长至2024年的2万多元,其中村民九成收入来自红枣。

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的红枣园里郁郁葱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走进公司的枣园,仿佛置身一片绿色海洋,树木郁郁葱葱。很难想象,1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沙。经过不懈努力,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已成长为集红枣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引擎。据统计,16年来,公司累计使用本地务工人员达30万人次,支付工资总额达4000万元。

  李鹏清晰记得,2009年初到阿日希村时,村民生活还很贫困:喝的是涝坝水,走的是沙土路,家里没什么家具家电,交通主要靠毛驴车。去村民家做客,院子里垒几块石头就是炉灶,土炕上铺着简陋的毛毡,喝水用葫芦从水缸里舀。

  那一年,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开始在沙地上谋划红枣产业蓝图,也开启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路线图。

  赛伊迪艾麦尔·托合提如则是第一批到公司上班的村民。他懂机械维修,负责各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当时,他家里仅有4亩地,全家年收入5000元左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第一个月,我在公司领到了500元工资,现在看虽然不多,但当时是很不错的收入。一年下来,我一个人的工资就顶得上以前一家的收入。”他说。

  如今,他在公司每月工资6000元左右,妻子也在公司上班,月工资2000元左右。夫妻二人每年工资收入达八九万元。家里还种了14亩红枣,年收入2.4万元。

  “公司解决了我们两口子的就业,日子越过越好。”赛伊迪艾麦尔·托合提如则说,2019年他盖了新房,今年又买了小轿车,开车带着妻子上下班。

  麦麦提阿卜杜拉·阿卜杜热扎克在公司开拖拉机,每月工资3870元。“村民在公司上班很灵活,遇到家里割麦子、浇水等农活都可以请假。”他说。

  昔日的阿日希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红枣产业的带动下,如今这里已成为红枣村,村民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公司长期稳定用工200多人,几乎都是周边村民。”李鹏说,创业初期的目标是治沙,让红枣产业生根发芽。如今,企业目标是致富,要带动村民通过红枣产业走上康庄大道。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惠燕]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