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位于伊犁河谷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气候、光热和水资源非常适宜水稻种植,曾经的荒原成良田,如今是名副其实的“粮仓”。
6月19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察布查尔县,围绕水稻产业如何从单一种植迈向三产融合,实现农户增收、集体致富,记者专访了察布查尔县委副书记、县长关晓军。
谈起水稻,关晓军先拿出了两项记录:2024年,察布查尔县水稻千亩创建田、万亩示范田亩均产量分别达847.2公斤、794.2公斤,打破全疆千亩、万亩高产纪录。
察布查尔县的水稻田。(资料图)
“建强特色种植基地,夯实规模化基础是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高产基础。”关晓军表示,聚焦水稻种植土地碎片化与机械化瓶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核心抓手,让“粮田”变“良田”,大型农业机械高效作业,显著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实现种植效率与成本控制双重优化,为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察布查尔县水稻种植历史,水稻种植面积从最初2万亩,到历史最高时接近20万亩,如今稳定在7万亩左右。这些年来,从追求产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秉持好种出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卖好价理念,从种植、育种、加工到销售,当地成功走出一条稻米从种植到餐桌全产业链模式。
关晓军对察布查尔县大米很是自豪,他介绍,得益于伊犁河谷独特水土光热条件与严格标准化种植体系,察布查尔县生产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透亮,硒含量符合国家《富硒稻谷》标准。“察布查尔大米”先后获全国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粮油)百强品牌、“品味新疆”新疆特色农业好产品。
“‘察布查尔大米’品牌需要精心培育呵护。”关晓军说。为推动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察布查尔县专门出台条例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既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又维护“察布查尔大米”品牌市场信誉。
每年7月至8月,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如意稻田画”都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里已连续6年绘制稻田画,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去年,这里共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创收9万余元。
稻香不止于田间,更以“稻田+”模式破题三产融合。“不仅要让粮食高产,还要让农民增收。”关晓军表示,围绕稻米产业做优品种培育同时,察布查尔县跳出单一种植路径,构建“农牧渔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从2015年探索稻田画观光农业起步,到如今形成“育种-种植-加工-文旅体验”全产业链,一粒米的价值从生产端延伸至文旅消费端,实现三产融合纵深发展。
如今,察布查尔县稻田里,虾蟹满田场景与收割机作业画面交相辉映,从单一粮食种植到“水稻+加工+文旅”的三产融合,从“卖稻谷”到“卖品牌”再到“卖体验”转变。
“这座边疆‘粮仓’正通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每一粒稻米都成为乡村振兴动力。”关晓军说。
【相关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