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博士毕业“打包”到新疆 要当扎根边疆“活教材”
2025-06-22 22:59:30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今天,我以博士之名承诺:要做扎根边疆的‘活教材’。”6月22日,在“胡杨青松 新疆建功——人才建疆万人行”活动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娟娟站在台上,面对现场200多名来自全国6所高校的青年人才大声宣告。

  37岁的李娟娟家在河南周口,2008年考入新疆的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学业深造,“开始没想过留在新疆,但毕业后的5年在这里我度过了有意义的时光。”李娟娟从新疆的大学毕业后,在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大学从事过实验员一职,这期间她遇见了人生伴侣,建立了幸福的家庭,2020年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博。

李娟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拍照留念。图/李娟娟提供

  如今,即将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博士学业的李娟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要回到新疆。“带着碳捕集技术的博士研究成果,我终于可以说:‘新疆,我要回来了!’” 李娟娟说。

  读博的这些年,李娟娟一直关注着新疆的发展,启动仪式的台上,李娟娟向大家介绍:新疆,早已不仅仅是地图上那片辽阔的疆域,它是“一带一路”核心区,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之前在新疆学习和工作的10多年里,我亲眼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如何团结奋进建设着这片土地。”李娟娟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让她倍感振奋,推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从住房保障到科研支持,从创业扶持到子女教育,为各类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工科博士,李娟娟深知,新疆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正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无论是“十大产业集群”的布局,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都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作为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者,李娟娟常被问到:“为何放弃东部优渥条件,选择边疆?”

  她说,答案藏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调度中心里——当她看到中欧班列集装箱上“中国制造”的标识,通过新疆口岸驶向中亚;当得知新疆大学新成立的“碳中和学院”已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实验室……便深知新疆不是发展的末端,而是共建“一带一路”创新链的关键节点。

  “在新疆,我们工科博士的每一份研究,都可能直接转化为实践。”李娟娟说,当新疆文旅产业正朝着2030年万亿元目标迈进,当“疆电外送” 第三通道投产送电,当每个地州市都在建设“人才飞地”,这片土地呼唤的,正是带着知识热忱、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者。

  这次参加活动,李娟娟想更好地了解新疆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我已经收拾好行李,装着博士论文、家庭相册,还有导师送我的胡杨种子,这是种能在盐碱地扎根的植物,就像我们青年人才的精神图腾。”李娟娟说,“胡杨青松 新疆建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代人共同完成的接力赛。

  她希望更多人看见新疆的发展速度与温度,做科技创新的“拓荒牛”,在碳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更要做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共同奋斗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严培瑜]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