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石榴花开石榴籽村
2025-06-23 12:39:29 石榴云/今日新疆

  石榴籽村因“石榴”闻名,这个曾经贫困落后、饱受风沙侵袭的小村落,在各级组织和村民们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华丽转身。依托红石榴,村里精心培育出“团结花”“增收花”“生态花”。不同民族的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厚谊,滋养着团结和谐的美好家园。


  ●阿比拜/文

  说起和田,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骑着毛驴上北京见毛主席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的故事,如今在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还有一个与库尔班大叔一样,因一心向党而远近闻名的小村庄——石榴籽村。

  石榴籽村因“石榴”闻名,这个曾经贫困落后、饱受风沙侵袭的小村落,如今在党的好政策加持下,村民们共同努力,实现了华丽转身。依托红石榴,村里精心培育出“团结花”“增收花”“生态花”。不同民族的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厚谊,滋养着团结和谐的美好家园。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蓝天白云,柏油地面干净整洁,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口种满了鲜花,白色的墙面上画着熟透的石榴果;远处果树吐翠,绿染田园……走进石榴籽村,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策勒县策勒乡石榴籽村的石榴丰收了。策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这里叫石榴籽村,村子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石榴,乡亲们的日子就像石榴花一样红红火火。”这是石榴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麦麦提热伊木·买买提明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必说的一句话。

  石榴籽村以种植石榴为主业,且汉族、维吾尔族、白族等不同民族的村民关系融洽。在这里,石榴是脱贫致富的幸福果,也是籽籽同心的团结果。

  在石榴籽村,石榴树、石榴画、石榴雕塑、石榴花瓶……各式各样的石榴元素随处可见。

  麦麦提热伊木介绍,村里“石榴”最多的地方是策勒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进入馆内,墙面上“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格外醒目。教育馆以“沙海红宝石·拥抱奇迹”为主题,表达各民族和谐共融、紧紧相拥的美好寓意。馆内墙面一组组新旧照片对比,生动地将石榴籽村、策勒乡、策勒县的发展变化浓缩于方寸之间。

  “教育馆是我们村加强学习、促进团结、留住乡愁、提振信心、收获力量的精神家园。”麦麦提热伊木说,教育馆是在天津援疆的支持和帮助下建成的。

策勒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策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只要有时间都会来主题教育馆逛逛,通过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感受各民族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石榴籽村流行一句话:“晚上不要去邻居家串门,因为你可能找不到人。”如果有人问:人去哪里了?村里人一定会说:“去村委会上夜校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去了。”

  原来,随着村子的发展,很多村民意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自发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天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来夜校学习交流。在村民的建议下,村“两委”邀请了老师开展系统性教学。如今,18岁至45岁的村民中,多数人都能用普通话无障碍交流,村里随处可见大家用普通话交流的场景。

  俗话说,舌头和牙齿也有打架的时候。为调解好邻里纠纷,村里创立了“石榴花人民调解工作室”,以石榴代表的团结精神柔化矛盾纠纷,更好地解决问题,营造和谐氛围。如今的石榴籽村,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宛如石榴籽一般紧紧相依,“团结花”处处绽放。

  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致富

  在和田,石榴有很多品种,石榴籽村的石榴“很有品”。

  策勒县石榴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石榴种群,这里也成了一处天然的石榴种质资源库。得益于当地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策勒县种植的石榴个大汁多,品质上乘,被誉为“赛玛瑙”。石榴籽村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石榴产业,使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过去,石榴籽村虽是策勒乡的石榴主产区,但由于管理模式粗放,石榴产量不高,村民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驻村工作队积极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向村民传授种植知识。同时,村里还组织多批村民前往先进地区学习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

  如今,村民们纷纷转变旧有观念,积极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从选种育苗到施肥灌溉,从病虫害防治到果实采摘,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石榴籽村的石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700亩。石榴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村民们的收入随之水涨船高,石榴开出“增收花”。

  麦提喀斯木·奥布力喀斯木就是受益者之一。作为村里石榴种植大户,33岁的麦提喀斯木这几年收入像天空中的翻翻鸽一样,翻了好几番。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学习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50亩的石榴地不到两年时间收入就翻了一番。2022年,他在洛浦县大胆承包了1300多亩地,通过辛勤耕耘,如今他家每年的纯收入达50多万元。“家里除了母亲和孩子,我们全家总动员,全部在石榴果园里忙碌。今年石榴果明显又比去年的大了多了,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麦提喀斯木说。

  尝到科学种植的甜头,村民的收入逐年增长,门前大多停放着小汽车,进院子的大铁门上,大家都一致选用铆钉钉出来朵朵绽放的石榴花。

  为进一步延伸石榴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村“两委”与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驻村工作队联合,成功引进了策勒县和滇红酒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优质的石榴资源生产石榴酒等产品。

  为优化人居环境,村“两委”积极争取援疆项目,在村里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管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为村里发展乡村游提供了便利。村里充分挖掘石榴的生态旅游价值,积极发展石榴生态旅游。每到石榴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石榴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在石榴采摘季,游客们可以体验采摘石榴、榨石榴汁的乐趣。

  石榴籽村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电商直播带货。2023年起,在村民阿布力米提·图尔荪图合提的带动下,村里一批年轻人组建了直播团队,一边学习电商技巧,一边在村民的石榴果园直播带货。因为石榴品质高,直播销售也越来越火爆,“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就能直播销售4万多元的石榴。今年,我们也跟村‘两委’沟通准备申请注册和田石榴籽这个水果品牌,未来让我们村的石榴走得更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阿布力米提说。

  在工作队、援疆力量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石榴籽村抓好以石榴为主的林果业,成功打造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为一体的石榴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

  生态改善绘就绿色画卷

  “十几年前,我们这里一个月里有20多天都在下土。外面下土,家里扬土,我小的时候因为沙进人退,村子迁移过好几次。” 麦麦提热伊木回忆说。

  石榴籽村所在的策勒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期以来饱受风沙之苦。策勒县曾因风沙危害三次搬迁,风沙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随着“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打响,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40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治沙,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绿色版图不断扩展,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减少。

  这场艰苦卓绝的治沙战役,石榴籽村也参与其中。村民们将种植石榴与防沙固沙有机结合,让石榴树发达的根系牢牢固定土壤,让茂密的枝叶阻挡风沙侵袭,村里一棵棵石榴树不仅开出了“团结花”“增收花”,还通过持续推进的防沙治沙工作开出了改善环境的“生态花”。

  随着防沙治沙工作的不断推进,石榴籽村也受益匪浅。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美丽景象。村庄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石榴树,微风吹过,枝叶沙沙作响。石榴园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翠绿的石榴树相互映衬,成为沙漠边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经肆虐的风沙得到了有效遏制,沙尘暴天气逐年减少。不下土,人也精神了,村民们穿着打扮越来越现代时尚,家里窗明几净,大家心里也是亮堂堂的。

  生态环境的好转不仅为村民们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村里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石榴籽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自治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从曾经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生态宜居,石榴籽村的蜕变令人瞩目。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种下了一棵棵石榴树,让“团结花”“增收花”“生态花” 在这片土地上绚丽绽放。  

  继续阅读:

  ① 一颗石榴 千般甘甜

  ② 石榴千年:从丝路远客到文化符号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