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临境丨夏特古道深处的“听风者”
2025-06-27 23:06:1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夏特古道,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古隘道之一,北起昭苏县夏特牧场、南至温宿县破城子古城,曾经是连接天山南北的捷径,如今是很多户外探险者们心中的天堂。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在夏特古道南段的木扎尔特冰川脚下,常年驻守着一群“听风者”。

夏特古道边境警务站的民警巡逻回程,远处是被水雾笼罩的木扎尔特冰川。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6月22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线采访团从温宿县驱车190公里,穿越山谷中泥沙飞溅的崎岖便道,抵达天山深处的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夏特古道边境警务站时,赶上民警贾建太与同事丁凯在更换院里的国旗。

  换下的国旗已有些褪色,边缘被风撕扯出了几道裂口,贾建太仔细地折叠好国旗后,从办公柜里拎出一个银色铝箱,把它郑重地收入箱中。箱子里已有一摞同样泛白破损的国旗整齐叠放着,当记者问到这是不是警务站多年珍藏的旧国旗时,贾建太笑着摇头说,“只是今年换下来的,这里常年刮着7级大风,紫外线又强,最多十天半个月就得换新的。”

  警务站所处的位置正是三个山口交会处,向北5公里左右是木扎尔特冰川,翻越过去就是昭苏县地界,另外两个山口则通往中哈边境汗腾格里峰和中吉边境托木尔峰。“‘一站扼三口’就是这样来的。”贾建太说,每天大风沿着三个山谷吹向山口,不同时段的风向不同,掠过嶙峋山石发出的“怪叫声”也有所不同,常年驻守的民警们在室内凭风声就能判断出时间,因此戏称自己是“听风者”。

夏特古道边境警务站驻守的民警与护边员。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警务站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边境安全稳定,民警们会定期开展巡逻,防范人畜误越边境,打击盗猎、非法采挖等行为。记者跟着贾建太一行往木扎尔特冰川方向体验了一段巡逻路,开车顺着几十年前工程车布设护网时留下的窄窄车道向山坡上行进,大大小小的落石铺满路面,车辆颠簸不止。“轮胎都是半年一换。”尽管贾建太把着方向盘熟练地避开大石块和坑洼,仍能不时听到石块弹起“咚”地砸响底盘的声音,以及头撞到车顶的声音。
  行进2、3公里到达护网时,已没了路,需步行循着冰川融水冲出的河谷向前。山区的天气变幻莫测,突然一阵暴雨,记者的冲锋衣两分钟就被全部打湿滴答淌水,而穿着短袖制服的三位民警却在寒风中开心地说:“这是个好天气!”因为不下雨的时候,山谷大风会吹起山体间的白色石英石粉尘,能见度降到十米以内、砂石打脸都不算什么,钻进口鼻的粉尘使人呼吸困难才最难熬。近年警务站巡逻采用车巡、马巡、人巡与视巡结合的方式,已增加了无人机、摄像云台等先进手段,不过鉴于当地大风天气影响,这些仍不能成为主要手段。“咱们科技发展这么快,我们都盼着有一天机器狗能来一起巡逻呢!”贾建太说。

民警和护边员们在无法通车的区域步行巡逻,一旁巨石上的“祈愿石堆”是以前休息时堆起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巡逻路线上,间隔一段距离就有比人高的大石块,贾建太指引记者看上面堆起的“祈愿石堆”。边境平安稳定当然是每个护边人最大的心愿,不过他们还有个小心愿,“希望少一些违规翻越冰川探险的人。”去年到现在,警务站已经拦截了三批违规进入管制区的徒步团队,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后遣返。
  2023年,昭温公路开工建设,如今,西天山特长隧道施工项目处就在距警务站200米的地方,两千多人的聚集让这里热闹起来,往返的施工车辆在便道上不时穿梭。贾建太和同事们又“身兼多职”担起治安管理、警务服务、消防监管,甚至交通事故处理等职责。“忙,但挺开心,不敢想公路开通后这里会多热闹繁华。”贾建平说,一山之隔,守着夏特古道多年,他还没去过直线距离仅20公里的昭苏,隧道打通通车后一定会带着家人,完整走一趟全新的夏特古道,听听昭苏草原的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董潇涵]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