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6月23日一大早,家住乌什县亚曼苏幸福新区的护边员吐拉洪·阿尤甫执行完一周的巡边护边任务后,跨上摩托车向山下疾驰。这次回家轮休期间,正是亚曼苏幸福新区乔迁一周年的日子。
6月23日,在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小学,孩子们与国旗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亚曼苏幸福新区位于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博孜村。去年6月底,包括吐拉洪一家在内的41户在乌什县7.1级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农户,陆续搬到新建的亚曼苏幸福新区。一年来,幸福新区被满怀信心和希望的受灾搬迁户装点得生机勃发,而边境县、边境乡释放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更是把这个居民新区浸染成了多彩画卷。
环境美 家园变花园
回到家中的吐拉洪顾不上休息,立刻查看葡萄架下的盆花又开了多少,菜园里的西红柿长大了多少。妻子阿曼古丽·热合曼提来一壶水,夫妻俩边浇花边聊幸福新区的变化。
“从被地震震坏的房子搬到幸福新区一年了,感觉像在做梦。这里的生活环境可比以前舒服多了、现代多了,像生活在花园里。”吐拉洪对妻子说。
6月23日,在乌什县亚曼苏幸福新区,吐拉洪·阿尤甫和妻子在家中侍弄花草。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夫妻俩本是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尤勒吐孜布拉克村村民,2024年1月23日凌晨,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后,他们一家人及其他受灾群众被转移到了安全场所。党和政府争分夺秒抢险救灾的同时,灾后重建工作也在部署。当年6月,一座抗震性强、美观大气、设施齐全的安置区在博孜村村头戈壁上落成,灾区人民称其为“幸福新区”。
吐拉洪的邻居热依拉·克依木家,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客厅里摆满的鲜花映衬着这个五口之家的美满幸福。“搬到幸福新区后,我们一边开店、养牛养羊,一边添置家具家电、布置房子。”有裁缝手艺的热依拉说。
一年的时光印记,留在了幸福新区不断充实的幸福中,也留在地震灾区的点滴变化里。“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成员在乌什县城镇乡村不难发现,各族人民心中铭记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把边关建得更美、家园扮得更靓,是当地为党的104岁生日的献礼。
民心安 保障无死角
幸福新区不仅是41户搬迁安置户的家园、博孜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也是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新平台、乌什县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去年6月30日,博孜村村民买买提·亚森搬到了幸福新区。看到全新的面貌后,他不禁连声赞叹。“中华传统文化+柯尔克孜族文化”的建筑风格,宽阔的文化大舞台、健身广场,功能齐全的休息室、康复室、活动室、阅览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前来参观的农牧民络绎不绝。
民生事项,千头万绪。在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一年来,震后各种改扩建、新建的基础设施,以及众多惠民利民便民措施,千丝万缕系民生。包括幸福新区安置户在内的搬迁户,充分感受到了民生保障无死角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月23日,在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小学,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在距离幸福新区约一公里的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小学,校舍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政府迅速投入资金对其加固,并增添了不少教学设备,师生们去年6月从临时教学点搬回学校后,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大家每天都带着好心情上课。该校党支部书记何力告诉记者,今年小升初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往年,有24名学生考入新疆区内初中班。
去年6月以来,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党建办干部白冉冉和同事经常到幸福新区入户走访,他们明显感受到了安置户精神面貌的变化。“不管到哪一家,我们如果不喝一口茶,房主人拉住不让走。以前我们入户,总是给群众宣讲党和政府为群众做了什么;现在入户,群众主动细数党和政府给他们做了什么。”白冉冉说。
增收稳 共富不是梦
搬出去的弟弟过得怎么样?一度是努尔艾莎·司马义牵挂的问题。随着去幸福新区看望弟弟乎西塔尔别克·司马义次数的增多,努尔艾莎发现弟弟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根本不用担心。
“姐姐,这是去年6月底我搬过来时,你给我送的抽油烟机。搬过来这一年,住的环境比以前好,挣的钱比以前多。”6月23日,住在幸福新区群众服务中心一侧的乎西塔尔别克看到姐姐到来,在厨房里一边切西瓜一边说。
6月23日,在乌什县亚曼苏幸福新区,乎西塔尔别克·司马义端出西瓜招待客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摄
姐弟俩聊着以前在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阿依丁村生活的过往,聊着灾后重建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渠道。聊天中,乎西塔尔别克不时收到乘车乡亲的微信。他搬到幸福新区后跑起了乡村客车,老顾客越来越多。
吐拉洪和阿曼古丽商量,他们搬到幸福新区后都有稳定的收入,大女儿去年在乡政府有了公益性岗位,二女儿今年大学毕业后很快会就业,这样一家五口人除了正上高中的儿子外都有工作,日子过得美滋滋。
“搬到幸福新区后,搬迁安置户都实现了就业。”在幸福新区担任村民小组长的阿曼古丽说,“你们看到很多小院锁着大门人不在家,都是出去打工或做生意了。”
在乌什县地震灾区,幸福新区搬迁安置户收入稳步增长、共同走向富裕不是个例。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党委书记史健介绍,以就业增收为例,全乡实有劳动力4928人,除了因病在家康养、哺育孩子的妇女等,有4710人实现就业。2024年全乡高校毕业生74人,已有71人就业。
【相关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