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伊尔克什坦口岸位于乌恰县吉根乡,是祖国大地每日“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被称为“西极国门”。自今年6月1日试行7天24小时全时段通关以来,该口岸成为我国首个面向吉尔吉斯斯坦实行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日通行车辆最多为1243辆,比此前日峰值提升20.7%。
6月25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成员来到伊尔克什坦口岸,探访这个历史超百年的亚欧商贸陆路通道。
距离国门4公里左右的伊尔克什坦口岸(6月25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伊尔克什坦口岸曾是中苏(俄)两国换邮的主要通道之一,过去因多种因素一度关闭,于1997年恢复临时开通,2002年5月正式开关,如今已成为南疆地区进境物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陆路口岸,更是煤炭、铝锭、锑矿等进口的能源大通道。
在距离国门4公里左右的口岸通关处,满载新能源汽车、游艇和机电设备等中国商品的货车排着数百米的长队有序出关,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产品运输卡车进进出出。“去年口岸年吞吐量200万吨。截至目前,今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超百万吨,预计年吞吐量可达350万吨。”伊尔克什坦口岸管委会外务负责人杨巍介绍,口岸出口货物主要以服装百货、家电和重型装备为主,尤其是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工建设前后,其施工机械等大型装备多数从该口岸出口。
杨巍介绍,开关之初,口岸的日通行车辆仅为几十辆,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口岸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化、数字化建设不断增强货物通关能力,如今高峰期日通关车辆已达上千辆。从四季不断的义乌小商品,到年出口量达1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大量的陆路货运选择经伊尔克什坦口岸西出,源于其“一口通三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
在口岸园区展示的区位图中可以看到,从喀什市、阿图什市延伸至伊尔克什坦口岸的货运线路,出关1小时即可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阿莱区,由此北到哈萨克斯坦,南至塔吉克斯坦;3小时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辐射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4小时到达中亚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连接通往欧洲最快的铁路运输线路……这些重点物流枢纽节点构成中吉乌国际运输走廊黄金通道,使中国出口货物可快速运抵中亚及欧洲地区。
6月25日,排队等待出关的货运车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摄
近年来,伊尔克什坦口岸持续创新通关模式,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带,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黄金通道。去年开始实施的“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实现货物运输双向提速;今年6月1日试行的7天24小时货运通关以来,已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双双突破10万次。南疆首个公用型保税仓——新疆中远南江煤炭储配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的负责人表示,全天候货运通关后,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煤炭运输有望从“一天一趟”提升至“两天三趟”,效率的提升实实在在降低了进口成本。
截至目前,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已建成边民互市区、中亚国际商品展销中心等,数百家园区注册企业涵盖股权投资、外贸、仓储物流、金融、电力等多个领域。今年3月,中吉伊尔克什坦口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在园区正式揭牌运营,口岸具备了直接进口粮食的功能,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投资。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如今人员、货物往来不绝,伊尔克什坦口岸站在向西开放的前沿,以“口岸带动、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朋友圈、贸易圈不断扩大,也折射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的坚实步伐。
【相关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