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冒油的炸鱼薯条,香气四溢的番茄披萨,色泽诱人的意大利面……这些欧洲美食都离不开被称为“万能调料”的番茄酱。你知道欧洲餐桌上的番茄酱与中国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全球每4瓶番茄酱就有1瓶原料来自中国
中国西北地区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和昼夜温差,为番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这里产出的番茄清润鲜美、汁多爽口,且更加耐储存和运输,备受海外客户的青睐。
你知道全球每4瓶番茄酱,就有1瓶的原料来自中国吗?一位英国小伙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很多进口食品都来自中国。”
番茄制品从中国运往欧洲只需15天
9月,中国番茄迎来丰收季。许多地区采用机械化采收,一台番茄采收机每天可采收番茄60亩。采收下来的番茄被送进加工厂,经过清洗、去皮、切块、浓缩、杀菌处理等流程后,被加工成优质番茄酱进行无菌灌装,通过中欧班列被运往欧洲多个国家。
在种植、采收、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中,最令受访者吃惊的是运输环节。有受访者知道番茄通过中欧班列运输,但从中国到欧洲运输时间需要多久呢?一个月?3周?当他们得知正确答案是15天时,多位受访者直呼“不可思议”!
中欧班列不仅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也降低了运输费用。一位来自波兰的小伙子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近年来中国电商兴起,他自己也参与其中做起了生意。他专门做运费调查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之后,中欧之间的货物运输明显更便捷,也便宜多了。
把土耳其大巴扎“打包”到中国
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总台记者遇到一位“网红”冰淇淋小哥,他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的播放量高达2.6亿。
小哥说,他每天都会表演这种互动游戏给外国游客,逗大家开心!网红小哥告诉记者,他非常想去中国,希望能亲自为中国朋友表演特殊的“冰淇淋游戏”,做生意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两国人民相互了解!
2020年5月起,54家土耳其公司获准向中国出口乳制品,中国消费者不必出国门,也能吃到土耳其冰淇淋。
“中欧班列”开通后8600多公里的路程只要12天半
在大巴扎附近,一家土耳其软糖店的店名居然是中文!走进店里,这位卖软糖的大叔开口就用中文打招呼!大叔说他非常喜欢成龙,就给自己取了个一样的中文名字。大叔的中文是通过跟中国游客交流一点点积累的,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
有很多中国游客回到国内后还会向大叔下单买土耳其软糖,但之前并不容易,走空运费用太高,走陆路或海运时间又太长。
自从2020年底“中欧班列”开通后,往返两国的货运就便捷了许多,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到中国西安,以往海运要40多天,但现在8600多公里的路程只要12天半。
红蓝交织的土耳其瓷器象征两国紧密连接的纽带
来到土耳其大巴扎,自然不能错过精美的瓷器店。
瓷器店老板提到中国,立即指着店里的陶瓷说,那些蓝色的花纹就是融入了中国的青花瓷元素,而那些红色的彩釉则是“土耳其红”,红蓝交织的土耳其瓷器,正是两国文化融合的代表。
在大巴扎还有许多土耳其朋友,向总台记者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一位丝绸店老板说,他十年前曾经去义乌考察,那里规模庞大的批发市场至今仍让他念念不忘。还有不少土耳其年轻人钟爱于中国的科技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等,他们还体验过来自中国的高速地铁、搭乘过中国铺设的高铁线路,都是“中国制造”的深度用户。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土耳其大巴扎,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一带一路”点赞!
监制丨姜秋镝 张立 穆莉
统筹丨万泽群 孙虎
主编丨许琪
策划丨宋亮 刘婵娟 李亚茹 李祎雯 梁慧 陈慧慧 Tolga
记者丨杨兢兢 郝晓丽 朱曦莉 阮佳闻 魏帆 沃龙 陈慧慧
制作丨宋亮 刘婵娟 李亚茹 李祎雯
摄像丨梁慧 Hakan
最新评论: